另外,货币升值也产生了巨大的股市泡沫。
同时,由于美元升值,导致美国出口严重受创,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偏偏这个时候,趁着美元飙升,当时日本多个拳头产品对于美国一顿狠捶猛打,迅速占领美国市场,还让美国本土企业叫苦不迭。
正所谓,看你赚钱比我自己亏钱还难受,何况两者并存?
于是乎,转眼之间,美日这两个国家关系又不好了。
原本和睦的大哥和小老弟一下子就闹到了要撕破脸的地步。
美国汽车工人率先当众砸了日本汽车,类似“日本滚出美国”的口号和新闻开始铺天盖地在全美蔓延,一发不可收拾。
“反日”情绪,很快就从汽车行业延伸到日本的电子游戏,日本的数控机床,日本的挖掘机,日本的录音机,还有日本的摩托车,几乎所有的日本产品都引发了美国工人的抗议。
“反日”成了八十年代初期阶段的美国主流意识,是美国的政治正确。
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接连不断有人提出制裁日本的贸易法案,报复法案。
为了获取选票,当时美国的一些政客甚至公开发表严重的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言论。
“日本的经济奇迹怎么来的?还不是我们美国人创造的。离开了美国,日本的奇迹就是个屁……”
“从二战到现在,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流血牺牲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让黄皮猴子骑在我们头上?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把日本交给俄国人,让俄国人去奴役他们……”
“现在这些黄皮猴子假装和我们友好,背地里却偷我们的钱,偷我们的技术,让我们的工人失业和无家可归。那些现在还在帮日本人说情的议员,就是不折不扣的美奸……”
甚至就连全美知名大学的经济专家,诺贝尔奖得主们,也出于能蹭蹭热度的心理,显示出社会责任感,纷纷加入到“反日”队伍中来。
他们从自己擅长的经济学角度分析日本对于美国展开的“经济侵略”。
为此,美国民众们集体激愤,振臂高呼,询问政府,“到底是谁赢了二战?”
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当然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