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米婶儿可不吝那个。
“甭管哪儿买的,他也不能乱要价儿!再说了,米袋子里的耗子又有什么好的?那还不啻印头猪呢。至少肥猪拱门,过年穿上也吉利啊。”
总之,母女俩的思维意识就此在生活中开始分道扬镳。
而且从此渐行渐远,直至到达彼此的世界互相彻底不懂的境地。
至于和米家相比,边家的分歧倒是发生在母子之间的。
而且也并非是这些鸡毛蒜皮样的小事儿,而是纠结于边建功的婚姻大事该怎么筹办。
是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战争,向来是父母处于弱势的一方。
特别是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棒打鸳鸯永远都是反效果,父母越是想拦就越拦不住。
最终,由于边建功一意孤行,是死了心的要当“杨宗保”,非娶“穆桂英”。
尤其又逢北极熊宿舍楼建成,双职工基本上都能有一个单元房的分配名额。
为此,边大妈还是只能顺了儿子的意,勉勉强强让那个行事拉忽的沐月英做了自己的儿媳妇,和一个瘫子结成了亲家。
不过这样的妥协,也让边大妈觉得自己儿子吃了亏,便越发希望从婚事的筹办上掌握主动权。
应该说,女方的态度还是很令人欣慰的。
除了一台彩电,和要求带着母亲过门儿一起过,女方什么要求都没跟边家提,其他一切任由男方做主。
但偏偏边大妈的想法,却无一不被亲生儿子边建功所嫌弃。
认为时代已经变了,她的这些主张都过时了。
首先说这家具问题。
过去结婚,谁都是自己找木材,请木匠来打造。
边建功的哥哥边建军结婚时候,他们小两口的大立柜和沙发就是这么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