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串葡萄的摆件算中型料器,售价一百八十八元外汇券。
宁卫民认为,这才算是个比较合理的价钱。
同样的,这批刘永清烧出来的仿生瓷也属于合理取长补短的杰作。
何为仿生瓷?
那是我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炫丽奇葩。
仿造的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和常见的田园瓜果不同物体而烧制的瓷器。
模仿对象可以是人物,动植物,器物,建筑等。
凡其他一切物种、艺术品种,皆能用瓷来仿制。
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以及一个“巧”字惊艳天下,被世人称为“最不像瓷器的瓷器”。
这种工艺最早出现于雍正时期。
但雍正时期仿生瓷品类较少,只有仿木、仿玉等寥寥几类。
到了乾隆时期,御窑场工匠们烧造技术精湛纯熟,对窑火釉色的控制可至随心所欲之境。
加之有杰出的督陶官唐英主持各类精巧器皿的制作。
生产出来的仿生瓷器才到了品种多种多样,几可乱真的地步。
不用说啊,做这玩意,特别能发挥刘永清在配色填彩上的特殊优势。
但生产上最大的难题,恰恰就是瓷坯造型能力的欠缺与不足上了。
要知道,这仿生瓷和做成套的仿古瓷大不一样。
杯盘碟碗之类的东西,是能够买到现成瓷坯的,从民国到如今历来如此。
即使买不到也没关系,京城工艺品厂有专门的瓷坯生产组,就是他们自己的造型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