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听谁说的啊,还穿门帘,你会穿吗?”妈妈有些不敢置信。
“我...”文慧一时语塞,对呀,自己刚才一时兴奋确实忘了现在外表的年龄了。只得继续编:“我是从学校玩的时候看到一个姐姐带了这个珠子穿的手串,是她告诉我这个可以穿门帘的,她还说她家有好几个这个穿的门帘呢!”因为家的旁边就是学校,所以扯谎就联系上了。心想,如果妈妈要是问起她那个姐姐是谁,自己就说忘记了,反正小孩子记性差点也是情有可原的嘛。不过对于妈妈,文慧却是想多了,妈妈并没有再追问她的意思。而是看了看小驮笼里的文燕,见还安稳的睡着,就把车支在路边,也下来帮文慧一起撸草珠子。这丛草珠子说多也不多,在母女俩的共同努力下,一会就撸完了,只剩下一些长得太小的或者是干瘪的有瑕疵的了。妈妈把收获的所有草珠子都装在了自行车把上挂着的黑色皮包里,足足装了半皮包。文慧心想这些应该够穿一两个门帘子了吧,如果夹杂点彩色塑料制作的蝴蝶结的话还可以穿更多的门帘。
都收拾妥当后,妈妈再次把文慧抱上了车,继续向家里骑去。
经过了一路的颠颠簸簸,终于看到了甜水村的模样。一幢幢由红砖、蓝砖或者是砖和土坯组合盖成的房子,掩映在一片光秃秃的树木之中。文慧记忆里小时候村子周围确实有很多树木,村子东侧还有一片一望无际的茂密树林,据说都是甜水村的祖辈们所种下的。不过后来陆陆续续的,树木都被后人砍伐了,村庄里的绿色越来越少,村东的树林也越来越小。唉,如今看着依然茂密的树木,文慧的心中五味杂陈。
很快车子就到了自家门前,一眼望去还是黄土夯的矮墙,大门还是木棍钉的栅栏门,院子里围着一圈的树,院门口也种着两排树,这些大多是小叶杨。只有门口右侧种着两棵白毛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杨树。从车上下来,文慧从妈妈手里拿出钥匙,跑到门口那去开门。
开了门,文慧使劲的搬动那个栅栏门向院子里一推,妈妈随后推着自行车也跟了进去。本来以为自己现在的力气也许推不动那道门,可是谁知竟然很好推,低头一看,原来是门的下面安了一个不大的铁轱辘。噢,原来如此,没想到老爸老妈还挺有头脑。
走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棵高高的老槐树,一棵在院子西南侧猪圈的旁边,一棵在正房东屋的窗户前。厕所在院子的西南角的那个角落里,只有一圈矮墙,也没有厕所门。唉!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厕所这块是真不适应啊。
猪圈后面是一个矮矮的驴棚,里面拴着一头浅灰色的毛驴。此时正用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这几个刚刚归家的主人,偶尔还踢踢腿,打个响鼻。驴棚后面是一座不高的厢房,房子分为三间,一间没有窗户框只有一个方形的窗户洞,此时装着满满的草料,另一间也是只有一个门的轮廓的洞和一个窗户的轮廓的洞,都没有安框,里面黑洞洞的不知道放的什么。西厢房再往北是一个二层的鸡舍,记忆里是上层住着鸡,下层住着鸭子。现在是白天,鸡和鸭子都在院子里玩耍,文慧并不知道有多少只。
院子东侧老槐树下是一个灶台,留着夏天做饭用的。灶台南边是一个用篱笆围起来的小园子,夏天的时候可以种一些蔬菜和花草,如今是冬天,里面只有一排用玉米杆、竹竿、木头等搭的粮食囤,里面装的是晒干的玉米。小园子的南边有一些干草垛和柴火垛,整理的还算整齐。
进了院子,妈妈把自行车停在西厢房前边,就立即把小驮笼里的文燕连同小被子一起抱进了正房东屋。由于此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时间已近中午,所以屋子里倒还不算太冷。妈妈把放在外屋的小炉子捅了捅,让它烧的旺一些,然后费劲的搬到了东屋。
文慧走进东屋,把皮包放到炕上,就脱鞋上炕,把脚伸到了炕头的被窝垛底下,她知道这里是此时炕上最温暖的地方,因为有被窝压在上面,所以散热最慢,还留有早上烧火做饭留下的余温。
妈妈见此莞尔一笑:“你个鬼精灵,还真会找地方!”
“我的脚都快冻僵了,当然得先暖一暖。”文慧有些委屈的说道。
多少年了,没有感觉过冬天冻脚冻手冻到疼的感觉了?这回可真是重温旧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