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林阡是通过“三成”、“五成”的差别,发现了曹玄在那一战的保留。
那么苏慕梓是通过“整体武功”的改变,当场就知道自己是被曹玄骗了!当一个人在主公身边的时候居然不展露自己的真本事,不是那么尽心尽力地在辅佐主公,那么,他到底想做什么!?所以苏慕梓在苏军撞围的关头没有喜悦,而是噙泪发抖指着曹玄说出一句任何人都听不懂的话:曹玄,你,你好狠啊……
至于林阡,为何也会和苏慕梓一样知情?那是半年来陇右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战役,注定淹没在滚滚战史里,却有那么一两战能够传到自己耳里,只要有心去关注。那日对战,人数极少,是曹玄少有的以攻代守、对毗邻的洛轻衣骚扰,没有金军或祁连山参与,但洛轻衣的岷山剑还是将曹玄缠斗住、并曾经给过曹玄危机,曹玄勉强才化险为夷,夺路而去施以诡计,方能击退洛轻衣挽回了败局。那日战果,洛轻衣及时告知了郭子建和林阡,时过境迁却连郭子建也不是记得太清楚,林阡也是想了好几日才想明白这些天为什么觉得不对劲。
苏军中的等闲之辈不知洛轻衣武功几许,自然不会回忆起曹玄那次交锋是韬晦,但林阡掂量得出,以洛轻衣轻松打败曹玄为参照,曹玄当时表现出的武功,与短刀谷内战时期无异,绝不至于能打赢叶不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曹玄不可能短短几个月跃了几个层阶。
那便只有一个可能了,那是假的——林阡通过洛轻衣的那一细节,发现了曹玄在陇右所有战争中的韬晦!
既然曹玄到苏慕梓的身边根本不是为了竭尽所能地帮助他夺得陇右,那么先前对曹玄定义的一切都有必要重新审视。大战落幕的如今,将一切过往串联之后。林阡心里隐隐约约形成了一种印象,曹玄和寒泽叶一起到陇右来增援,中途的叛变根本不是叛变!
“曹玄老弟!归顺了主公就好啊!仗也打得顺得多。谁都将你小瞧了!”静宁驻地,当郭子建笑容满面在帅帐里重重拍上曹玄的肩膀。
林阡淡然一笑,迎上曹玄的目光,低声道:“不,他不是归顺,是归队。”
帅帐中除了林阡之外,只有曹玄、覃丰、郭子建三人。听得这话,郭子建还没完全回过神来。覃丰面上一怔,曹玄微微改色,很显然,他俩都是知情的。也都被林阡说中了。
曹玄“叛变”那日用以迷惑寒泽叶而留下殿后的谋士覃丰,事发后遭到系狱,后来声泪俱下陈情,称自己是被曹玄所蒙蔽,根本不知曹玄怀有异心,终于花了半载时间和这群川军撇清关系、重见天日,回到林阡帐下,却只能因罪做些与大战无关的参谋……原来这些,也只是对曹玄的配合做戏、忍辱负重吗?
“做这么大的事。为何不告知我?”林阡心底雪亮,面中未露喜怒,只是那目光流过覃丰之际。竟惊得那胆大包天的覃丰即刻把头低了下去。
“因为知道主公不会愿意这么冒险。”曹玄回答时却能正视林阡,这句主公,暌违已久。
苏慕梓赫品章等人,最初都怀疑过曹玄谌讯的来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赫品章终于和谌讯成为最佳搭档以及知己,苏慕梓也通过层层考验终于对曹玄彻底取信——
苏慕梓派人回短刀谷验证过川军说话的真假。苏慕梓派人监视过曹玄谌讯有无与林阡的沟通,总算排除了他们是林阡派来的人,合作久了,苏慕梓在曹玄帮助下收复陇右大半据地,给了林阡一次又一次致命危机,渐渐终于懂了也相信了:
曹玄所领的这支川军,之所以放弃川蜀安逸的生活、叛离林阡投靠这个在陇右几乎走投无路的自己,只因为在短刀谷深受不公,只因为川军地位低于义军,他们深感不忿、怀念旧主、意欲重夺抗金的先锋旗;而曹玄,更加是一个私心极重之人,他权欲熏心,一心想要借苏慕梓为跳板谋夺川蜀之主的位置,所以无论曹玄将来会不会和自己为敌,他和自己的短期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杀了林阡。
苏慕梓很早以前就对以上看法坚信不疑,但可惜的是,他的看法只对了一半——包括谌讯在内的这支川军确实是想夺权复位的,但曹玄并不想当川蜀之主,曹玄根本就等于是林阡在苏慕梓军中的卧底,只不过,曹玄是自发,不是林阡派遣,更未和林阡有过丝毫联系,直到最后都没有。
苏慕梓之所以看错曹玄,是因为他不知道,曹玄的唯一理想,是抗金,而林阡是这个让他最靠近理想的人。
“天下大势早已明朗,曹玄不想短刀谷内再内耗,无论川军和义军谁是正统,都已临近举国北伐,此时不统一更待何时?至于陇右这些苏军,无论战斗力与经验都丰富,无端丧失着实可惜,若主公您抗金之时,苏家后人也一致,对盟军和官军的声名无疑更好,皆大欢喜。”曹玄比林阡和徐辕更清楚短刀谷中的症结所在,他早就意识到川军存在的抱怨和愤懑,那是抗金北伐最可能的裂痕,他必须在此之前过滤出川军中谁是一己之私、谁是忠君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