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吕思诚这样早已经名满天下的大人物,最终宁愿晚节不保投降楚军。那么这位楚王又岂会是一个庸碌之辈。
别的不说,单从这几年来这位楚王的崛起经历就能看得出。这位楚王的崛起简直就是无可抵挡的。
太不花、答失八都鲁等人,放在任何一个地方也都能算得上独当一面的人杰了。可当他们对上这位楚王的时候,却无不折戟沉沙。
像这样的一个人,就算最终不能占据天下,最终登临至尊之位,那么割据一方称孤道寡也绝对不成问题。
是以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陆恬歌的心中,便也就不由做出了选择和决断来。
所以在接下来,陆恬歌和王正阳两人又在书房之中秘密商议了好久。生有国字脸,看上起就显得正气凛然的王正阳方才在深夜时分,带着随从离开了陆恬歌的府邸。
“哎!”坐在轿子中,走在回家路上的王正阳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哪位楚王最终能成大事吗?”坐在轿子之中,王正阳用只有自己一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轻低语了一声,“谁知道。但至少和其他人比起来,哪位楚王更像一个仁德的人。至少投降他,这沅陵百姓,可少受一场兵灾之害。”
轿子中,王正阳这般念叨着,然后便不由闭上了眼睛,坐在轿子之中闭目养神起来。
毕竟他王正阳又不是诸葛孔明,哪里有仅凭传闻就能断定一个人最终能不能成大事的本领。
今天晚上,他王正阳之所以会这样做,无非也就是于心不忍。不想看到陆恬歌这位知州做错事之后,还要拉着全城的百姓和他一起受罚而已。
至于其他,呵。走一步看一步,或许才是王正阳心中真实的想法吧。
好了,此时先且不说这位辰州路的判官大人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单说被他拿来举例子,最终以此说动了辰州路总管的吕相吕思诚吧。
在抱着复杂难言的心情投降了张世华之后,吕思诚现在也真的是想要全心全意的辅佐张世华。
毕竟像吕思诚这样当了大半辈子清流的人,对于个人的名誉其实是无比的看重的。因而也只有在张世华实现了驱逐鞑虏兴复中华的伟业之后,后世人方才不会以他投降的事情而鄙夷他。
所以当他和大军一起南下来到了常德路最南端的那处站所之后,他便也就在第二天早上,带着张世辉从军中给他抽调的三百名精锐护卫,沿着沅江一路南下而来。
然后,马不停蹄赶路的他,在出发后第二天的中午时段,便也就不由来到了沅陵城外。而这天,乃是至正十五年三月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