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曲子早就在他的脑海中成型,他只是顺从心意地弹出来。众人都吃惊地围绕在他的身边,出神地听着。从此之后,1900就没有离开过钢琴。”
“后来随着他长大,他在上等船舱中谋得了一个弹钢琴的工作。”
“在上等船舱中弹奏音乐的是一个有着各种乐器的乐队,有小号、有钢琴,也有乐队指挥等。”
“每次指挥都要1900谈普通些的曲子,但是每次他都只是规矩一会,多数时候都是完全在即兴发挥。”
“他的曲子就像是在为大海代言,时而安静,时而狂风暴雨。”
“白天的时候他在上等船舱工作,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在三等舱弹琴。”
“在这里他可以完全无拘无束,没有任何顾忌地演绎自己的音乐,这里就像是他的王国。”
“有一位经常往返于欧洲与美国的华盛顿参议员,他特别喜欢听1900的钢琴。每次他都会忍着各种气味买三等舱的船票,只是为了听真正的钢琴曲。”
“有一次,参议员等别人都下船之后,单独留了下来,给1900做了次简短的采访,问了他最喜欢什么之类的问题,后来这些对话被刊登于报纸上。”
“这也是1900的名字第一次被外界所知,随着船上游客的宣传及报纸的有意操作,1900在外界的名气越来越大。”
“终于,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罗尔·莫顿听说了1900的事迹。杰利对他颇不以为然,觉得他不配拥有那么高的评价,认为他不知天高地厚,于是他主动向1900发起了挑战。”
“其实胜败对于1900没有任何意义,他对杰利的挑战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对他的狂妄,都没有任何感觉。”
“1900听到杰利的弹奏非常感动,甚至流下了泪来,他觉得曲子好听,就会重复弹奏杰利的曲子。”
“后来杰利对他说了脏话,指责他只会抄袭,这完全激怒了他,他问同伴要了一只烟,然后开始了他狂风暴雨般地演奏,现场所有人都为他的弹奏惊吓到了,当他谈完的时候现场鸦雀无声。”
“他拿起那支烟,在钢琴上一放,钢琴的温度点燃了这支烟,这让杰利惊骇地无以复加,比赛以爵士创始人狼狈逃离、1900被所有的船工举着离开而结束。”
萧央说到这里,很多人已经热血沸腾,这个故事讲到这里,终于有些意思了。
但是,这跟“恐惧”有什么关系?大家不解。
“之后,有音乐制作公司找到了1900,要为他录制唱片。但刻意之下,他却很难再弹出原先那种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