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第一份名单放下,赵章又打开了另外一份名单,上边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赵章,纵马行街,引楚国使者笑话,为一丑闻!
…………
下边密密麻麻记了一大堆,有姓赵的,姓熊的,姓田的、姓魏的,姓韩的,姓燕的……
当然其中记录最多的还是姓赵的。
“这是什么?”赵章指着这份来自御史的文简道,“为什么会送到这里来?”
“这是城御史留下的,他们说这是为了方便郎中改过自新并且能够更加了解在邯郸城来过的使者和质子的品质等方面的东西。”副郎中道。
赵国的御史分为城御史,县御史,宫御史,他们担任着对各地的百姓的好坏记录的职责。
而副郎中所说的城御史,显然是对于邯郸城内的贵公子哥中但有不好的行为、语言便记录的人,就是一群讨人烦的官吏。
“他们怎么不挑选好的记下?”赵章生气地问道。
“那些御史说了,好的东西,你若是做了,会想尽办法让别人知道,而坏的事情,则是想反,你会想尽办法遮掩,他们就是还原最真实的自我的人!”副郎中想了想,开口道,“不过,那些御史也不是人人都记录,就比如臣,便没有资格出现在那上边。”
纳外司,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礼部尚书一下子把赵国所有的行人送过来显然是存了考验赵章的心思,看他如何处理这些行人的去留。
对于丞或者之下的官吏,赵章这个纳外司的郎中有着直接豁免权,不过事后得向礼部侍郎递交一份任免书,好让礼部侍郎备案的,当然礼部侍郎不在,就只能交给礼部尚书了。
赵章手中的两份名单还没揣热乎呢,墙外边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