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得纠正一个惯性误区:一提到“杨萍萍针对刘泽超的动机”,一般人,包括我,都会考虑,考虑“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特别的恩怨呢?
没错,是“他们两者”,杨萍萍,和刘泽超之间……他们并没有任何恩怨,从表面看。
这时候,我们会“惯性”地以为是自己遗漏了什么,致使思维的卡壳。
但其实,这就是真相,他们没有恩怨。
事实跟杨萍萍和刘泽超都没关系,而是跟他们“分别代表的”有关。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有些明白了呢?
找到两个人“分别代表的”,而不是拘泥于双方本身,这就是解答问题的正确角度。
掌握了这一点,再结合前面说的“动机十有八九跟车库事件有关”去想,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像是一则脑筋急转弯,转过来了,就会发现它其实很简单,简单得可笑。
杨萍萍代表了那些参加丑女宴、最终在车库里遇难的女人。
刘泽超代表了他的妈妈,也就是丑女皇。
好了,都提示到这个份上了,应该很简单了吧?
当你把“杨萍萍针对刘泽超的动机”等价置换成“那些死在车库里的女人”针对“丑女皇”的动机时,就像在解一道数学应用题。
置换公式后,你找到了答案——
那些被张鹰骗上车的九个女人,她们一开始不知道张鹰是为了复仇,而丑女宴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直到最后,她们还是不知道呢?
因为张鹰一下子就死了,在车库里,根本就没人告诉她们,什么“你们被骗了”之类的。
综上,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也乘上了张鹰的车,要去参加丑女宴。
在车库停车的时候,丑女皇雇的司机突然开始喷洒迷药,你们及时地杀掉了那个司机,却还是因为摄入了大量迷药而昏倒。
醒来后,车库门是关死的,所有人都被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