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北寺了解地询问道:“可以的,您需要多少?我待会让人给您送过去。”
刘格开心地点点头:“嗯。”
他拍了拍身边的麻袋:“就这样的,你先送三袋子就去就行,如果还有需要,我再找你们。”
北寺颔首应下。
刘格见事情办妥,便也不多留,与北寺闲聊了两句,马上又离开了。
另一边,张氏的人装好了车,前来与北寺道别。
北寺皱了皱眉:“不像以前一样,先在庄里住一晚再走?”
张氏摇摇头。
她解释道:“我们现在启程,夜里就能到前面的郡城。近来羊毛不太好收,这一趟已经比之前约定时间晚了小半个月,这一次我得快点带人赶回去才是。”
北寺理解地点点头。
他也不再留,只嘱咐道:“既如此,路上一定小心。”
张氏点点头,与他道别之后,便带着自己的人离开。
他们出了容广山庄,一路路过骆牙、栖会、怀通等地,走了将近二十天,终于来到昌岭。
越过了昌岭就等于是回到了塞外,再走个三四天,就是阿勒族所在的地盘。
明明是到了相当于“家门口”的昌岭,张氏众人却没有放松,反而比之前更加紧张。
盖因昌岭驻守着为数众多的盛朝士兵,而且这里是他们运送羊毛的途中,唯一一处需要检查的关卡。
不管是出塞还是入辽,也不管车马上装的是什么,守着昌岭的士兵总是会尽责尽职地将他们一行从头到脚搜一遍,确保他们没有触犯什么禁令。
但这一天,抵达昌岭的张氏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同——城中的兵马比往常多了一倍。
很快,她竟听到一道有些熟悉的孩子声音。
拐过街角后,她才发现一个穿着普通衣衫的四岁孩子正在与一个将领交涉:“这里,不能修成圆的,要改成方形的,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