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皆面露犹豫之色,看向朱由崧。
“朕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朱由崧一笑,胸有成竹。
“不知陛下如何应对?”
“和谈。”朱由崧冒出这样两个字,众卿愕然。
“和谈?”
“为了给我们的工程,赢得时间,朕不妨装一次怂。”
但是清军吃了那么大的亏,现在还是敌众我寡,鞑子能坐下来跟我们谈吗?众将甚为疑惑。
朱由崧继续道,“当然,这次朕须下些本钱,打算与他们划长江而治,让他们签字,我们退兵。”
这个本钱的确不小,现在大明的军队已经打过了黄河,划长江而治,就意味着明军主动撤退上千里,长江以北归鞑子,长江以南属大明。
这个代价的确太大了,大明朝自立国二百多年从未有过之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从洪武大帝朱元璋,到有道无福朱由俭,从未有过这样的求和事件。
虽然只是假意和谈,众将也不无担忧,御马监提督太监安林用他那特有的鸡鸭嗓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皇爷,恕奴婢愚钝,万一鞑子真要在和谈文书签了字,陛下岂不是要兵退千里之外?不退兵,他们还是要加架炮攻营,陛下还会落下出尔反尔之口实,如之奈何?”
“哈哈哈,”朱由崧大笑,“尔想得简单啦,这么大的事,任凭四王也无法决断,他们必然到京师请示多尔衮,多尔衮野心勃勃,介时朕再给他们放一些烟雾弹,刺激一下他们的胃口,鞑子们必然断然拒绝,但是这样一个往返至少要个十天八天的,我们就赢得了时机,大计可成。”
“高,实在是高。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乃我大明之福,奴婢佩服的五体投地。”安林抚掌称赞,众卿也都心悦诚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