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了解清楚之后,传旨让知兵的袁继咸留守九江,给他一万人马。
然后朱由崧亲统七万大军立即开往大冶城。
大冶及即今天的湖北咸宁一带,离九江不过三百里,只两天兵锋便低达大业冶城外。
而此时的大冶城竟成了空城一座。
朱由崧派人一了解笑了。
这次援军共来了不足七万人马。这六万多人是在几个月前左良玉起兵造反时留下来的看家力量,有驻守武昌的,驻守荆门的,还有荆州大,当阳的,宜昌的。
这几个地方可以说是左良玉的战略大后方,未思进先思退,左良玉考虑的很周全,不管他的势力再大,以一侯之力跟一国之力相对抗,不能不考虑退路。
左良玉病死九江以后,这些地方的几万兵将,当然也听从少帅左梦庚的,也纷纷剃发易服,当了汉奸。
当然,那些有民族骨气的兵将除外,当时因不愿当汉奸,不愿剃发弃甲扔了枪械当逃兵的也不在少数。
左良玉临起兵造反前这几个地方留下的人马将近十万,但左良玉死后跟着左梦庚投降清军成汉奸的只有八万余人。
这些兵将当然以驻守武昌和荆州的两位总兵官为主将,其他几个地方的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都得听他们的。
这两个总兵官一个叫丁魁,另一个叫赵进。
两位总兵官接到左梦庚的求援命令后大惊,侯爷和少帅起兵时带走了四十余多万人马,如果算上九江,德安,湖口、澎湖等地的人马,总兵力在五十万以上。
还有清军的两个亲王,一万鞑子助阵。这么雄厚的实力,却连吃败仗,短短的几个月,丢了澎湖、湖口、德安等地,被困九江,危在旦夕。
听说朝廷最多的时候,人马也不过十万,这仗是怎么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