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怕对比。
众人越想越不是滋味,使团内的气氛迅速变得低迷。
主使和副使发现不对,却没有任何办法。别提随员护卫,连他们自己都感到羡慕,还怎么去劝说别人,提振士气?
在众人感到揪心时,长安旨意终于抵达,匈奴使臣被允许进入汉境。
使团前往长安途中,一路有边军“护送”,每经过一处郡县,同样有郡兵出城,“礼送”这些胡人过境。
抵达长安城外,驻守都城的汉军同边军交接,将使团成员“安全”送到下榻处,由大行令派人接手。
休息一日,匈奴主使要求见汉家天子。
“我携国书而来,为同汉朝结好!”
“主使莫急。”
负责接待的行人和译官表面客客气气,话中却是七绕八绕,直绕得对方头昏脑涨,始终没给出任何确切回答。
走出房门,几名令丞对视一眼,决定再接再厉,忽悠,咳,交涉到这些匈奴人找不到北,才算是成功。
“吾等共勉。”
身为汉朝的外交人员,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必须做到!
在接下来的半月时间内,匈奴使臣每次提出要见天子,都会被令丞们忽悠得两眼冒金星。
发现软的不行,主使打算强硬,一次谈话中,当场将佩刀拍在几上。
“汉家皇帝何时召见吾等?”
令丞们双手一揣,眼睛一眯,客气的笑容消失无踪。
“此乃长安!”
知不知道脚下踩的是什么地界,就敢当面拍刀子。敢在汉朝都城嚣张,是想试试脖子够不够硬?
不杀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