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此时的罗帆只不过是刚刚踏入道尊之境,刚刚成就道尊。
这样的境界,一般修士对于这境界的一切怕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罗帆能够耗费数亿文字来将之描述出一个大概的轮廓,这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而这立体符篆球体之所以有着这样的变化,其根本原因也无他,正是因为罗帆直接借助那气息符文结构的方法,将这一篇文章在灰蒙蒙一片之间勾勒出来之后,直接融入了那球形立体符篆之中,直接用九十九层立体符篆层之间不同的顺序来组合成一个个文字,将文章完全融入其中,借助那不同的顺序来承载这一篇文章。
因为他并非是依样画葫芦,而是通过自己的体悟,悟得其中的奥妙之后再改换成为立体符篆所更适合的方法,这立体符篆层的结构,却是不同于那气息符文的结构。
其中,每一层立体符篆层并非是组成一个个立体符篆虚空,而是形成了好似蛋壳一般的存在。
一层立体符篆深入下去,是另一层立体符篆,另一层立体符篆深入下去,又是另一层,如此这般,循环往复,不断的将九十九层立体符篆不断的排下去,直到将那数亿个文字完全用完。
而每一个文字,所需要的立体符篆数量并不相同,有些需要九十几个,有些需要六七十个,有些甚至只需要二三十个,甚至三四五个就足够了。
因此,虽有数亿个文字之多,但最终组成的立体符篆层数,却也没有超过百亿这个数量。
这远远看来,便像是百亿层蛋壳,层层叠叠的排列开来,压缩成为薄薄的,好似薄膜的一层,直接裹住了那则界一般。
用这立体符篆层来承载这文章,并非是单纯的承载——罗帆也不至于这样无聊。
之所以用立体符篆来承载文章,或者说,将文章融入那立体符篆的排列之中,原因却是因为罗帆在即将构筑那立体符篆球体的瞬间,心中如同闪电一般划过一个念头,让他瞬间明白了那气息符文结构为何会那样玄妙,为何会有那样不可思议的妙用。
那根本原因不是其他,甚至不是什么特殊的结构。不是那其中的什么符文,而就是那一篇讲述圣人之道的文章。
这一篇圣人之道的文章隐藏得那样严实。它显然不可能是为了给某些修士看或者听的。
这样的一篇文章,若不是罗帆机缘巧合,使用其他修士所不可能使用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哪里可能分析出来?又哪里可能获得?
既然是如此,这样一篇文章又不是为了写给修士看得,不是为了写给生灵看的,那这一篇文章又是为了什么?难道是那圣人无聊,为了自娱自乐不成?
从这里光是凭借分析便可以分析出来了。这一篇文章,是为了写给非修士非生灵的存在看的。
换句话说,这样一篇讲述圣人之道的文章,就是为了写给天地,写给万物,写给时间,写给空间。甚至写给混沌状态看的!
哪怕是天地,万物、时空、混沌都没有意志,当谁说没有意志,没有灵识便不能看文章了?生灵对天地的改造,岂不便是将文章写下让天地阅读,从而让天地改变?而修士开辟洞府。开辟道场,难道不是将将自身的意志当做文章来让天地阅读,从而让天地改变?这些方法,虽说粗暴,但本质上与写文章给天地、万物、时空、混沌阅读并没有多少区别。
因此。可以说,天地。万物、时空、混沌之所以不会看文章,只是写文章的方法不对,只是使用的手段不够高明而已。
像那气息符文结构之中所蕴含的那一篇讲述圣人之道的文章,很显然便是一种足够高明的手段,足够玄妙的方法,能够让天地,让万物,让时间,让空间,甚至让混沌来读懂这一篇文章,从而让这一篇文章的载体拥有种种这些所赋予的威能,从而变得不可思议,变得玄奇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