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就是有钱人吧,脑回路和我们不一样的。”隔壁的陆奶奶又过来了,她感慨了一声。
“就像我们这些人都想去城里生活,但是城里的人呢,又觉得乡下好,想要来乡下生活,大概这几个有钱人也是这样的吧。”陆奶奶想了半天,只能用这个理由来解释了。
他们的确也想不到其他的理由了。
于爷的办事效率非常高,重建小学的消息刚刚传出,学校就已经开始招生了。
毕竟是有旧址在那里的,原址是平房,倒也不会成为什么危楼,收拾一下就能用了。
于爷甚至连桌椅都已经让人迅速的运进了学校。
那些桌椅设备,看过的人都说比镇上那小学的还要高级。
于是正在观望的村人们,这回全都行动起来了,他们都准备将适龄的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去。
反正小学就那么几门课,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只有语文、数学算是“正经课”,三年级到六年级多一门英语。
这些课都分开上,剩下的课大家都可以凑在一块上课,一个老师完全可以忙得过来。
再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还留在村里面的孩子,家长其实也没准备让他们考什么大学,靠读书成为什么人才了。
稍微重视点这一块的,孩子基本都已经被家长接到身边去上学了,只有那些差不多是被放弃了的,或者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才会留在村子里。
要是没有九年义务教学强制性的话,这些人里面至少有七成的人都会直接不去上学了。
倒是爷爷和奶奶纠结了好一会儿,他们这情况比较特殊,江浅浅可不是被放弃的孩子,他们还想让浅浅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了,去嘲讽她那对不负责任的父母呢。
于爷确实有钱,也肯砸钱。
可问题是,他这老师都是自个儿的亲戚,听他们声响,应该也没什么教学经验。
名牌大学毕业又不等于教的好,怎么比得上那些已经教书好多年的老师了呢?
更重要的是,这一到六年级都要由这一位老师全部包办,这老师真的撑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