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匠头咧咧嘴,这样的好事,那是求也求不来啊!
韩啸又正色道:“这件事前期可以保密,但是后面尽快将章程写出来,交给陛下。这般与国事相关的谋划,若是陛下不清楚,那这罪责谁都担不起。”
————————
等那四位书生带着匠人、百姓往大柳树村去了,韩啸和许诗琪又顺着刚修建的水渠看了一趟。
这水渠以砖石为基,五六尺宽,深有三尺。用了水泥涂抹,虽然并不宽阔,但差不多够长安城用水了。
最奇特的,是这水渠是架在半空的,虽然还没有通水,但已是让百姓稀奇不已了。
这渠道一直要连到长安城的城墙上去,然后从高处走,省了建水塔的功夫。
其实不只是这边,连着新长安街,在修建的时候,已经安排好了自来水的管道。包括排水,这些都是结合以前的工艺进行的创新。
一路往西山,路上的百姓络绎不绝。
西山的情况最终传了出去,管够的饭食,每天都有银钱拿。对于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百姓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西山此时是来者不拒,虽然已经有七八万人来此,但还是远远不够。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力堆成的。
生产上不去,加人就是。
其实在韩啸看来,现在的人工费用还是太便宜了。但所有人都反对他加薪酬,连那些百姓拿钱都有些恐慌,生怕这是不真实的,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其实这对比一下,长安城里的百姓一天消费不过几个铜钱就能知道,这些百姓为什么恐慌了。
整个大唐,能有这样机会的,还是太少。
“韩校尉,这炉子里的石头已经化了,就等你来开炉了。”
说话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健壮汉子,也是秦家的老人,叫秦十八。
“十八叔,那边的模具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