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从486医院回到C团有一段时间了。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休养,他的身体恢复得不错,腿上的伤接近痊愈。走起路来虽不灵便,但已经用不着拐杖。
工作上的事,同事们都体谅他、关照他。侯顺主任建议他探亲休假。
陈默不愿意。他受伤的事一直瞒着老家的父母,他必须等身体完全恢复之后,才能回家探亲。
作为军事记者,深入新闻现场采访暂时还做不了。战士通讯员写的稿子,他会帮助修改。政治处的重要文字材料,他也会参与讨论。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从指缝中溜走了。
……
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周末,西风呼啦啦刮了整整一夜。
早晨,陈默打开窗子,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尘土味。一场毫无征兆的沙尘暴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而至。
微小的沙尘从门缝中、窗缝里挤进来,落在桌面上,落在被子上,落在挂着的军装上,甚至连人的牙齿缝隙中,似乎也塞满了沙粒。
太阳知难而退,远远地躲到沙尘后面去了。室外的能见度很低,气温也降了,出门的人都戴上了头巾、帽子和口罩。
每年的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西域南部总要来几次沙尘暴,这已经成了固定模式。
老天爷执意如此,无非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这儿毕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冬天,就以这么一场突出其来的沙尘暴拉开了序幕。
当地人管沙尘暴天气叫“下土”,是相对于“下雨”而言的,其实很形象。人们在户外走一圈,衣服上会落下斑斑点点的微尘堆或者泥巴点。
如果没有风,没有雨,黄沙和灰尘会在空气中持续两三天。有几句童谣说得非常真切:西域人民真辛苦,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吃,晚上接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