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身为第一国士的蔡邕,为当时第一奸贼的董卓而哭,看上去很难理解。
殊不知,董卓废立皇帝,又自封为相国,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董卓为了“收人望”,便拉拢社会上的名流来为自己壮门面,因此,“擢用”蔡邕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蔡邕却认为董相国慧眼识珠,更要感谢这份知遇之恩,才会在董卓死后哭丧。
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多数论者总是批评蔡邕有学无识。
“承蒙大王记挂,是小女的福气。既然如此,下官就先告辞了。”蔡邕说着,向刘辩拱手作揖。
“泰山大人请!”刘辩伸手,做出请的动作。
少顷,随着蔡邕的离去,又有十余位官员前来道贺。
刘辩虽然不认识,却清楚他们此行的目的,也就没有揭穿。
于是拱手执礼,碍于时辰太晚,简单寒暄一番,便将官员送走。
刘辩所处的皇家驿馆,一举一动都会传进刘协的耳中,于是进入驿馆时,故意发了一句牢骚给卫士们听。
虽然刘辩不知道,身处安门大街时,有被刘协看到,可随着他刘辩的出现,并且引起巨大的轰动,像不传进刘协的耳中都难。
刘辩不怕任何,只怕在这节骨眼上,刘协那边出乱子,前期一切铺垫付诸东流,可就得不偿失了。
不多时,随着刘辩推开房门,便出现在屋子里,刚好看见生闷气的梅朵。
刘辩对此,仅是嘴角微扬,继而大步走上近前,可不等开口,梅朵故意将身子扭向一边,“那个什么伏寿,是不是比我美?”
“没有你美,小萝莉反倒挺可爱的。”刘辩如实说道。
梅朵听了前半句很是高兴,至于后半句……猛然扭头看向刘辩,不等开口,反被凑上来的刘辩封住嘴巴。
“呜呜呜……”梅朵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