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皇帝这么说来,不断批驳陆缜其心可诛的群臣才稍稍安静了些,随后不少人心里又犯起了嘀咕,怎么天子看着如此淡定难道他早知道了陆缜有此一说,又甚至这本来就是他二人商议好的
想到陆缜深得天子信任的身份,众人越发觉着后者的可能性更高些,顿时心中更显急躁,只想把这一离经背道的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还是有几名官员在那儿喊着“陛下,断不能受陆缜蛊惑,做出会后悔的决定来哪”
直到天子沉下了脸,又呵斥了几句,这些人才算是彻底消停下来,然后无数人的眼睛都对准了此事的始作俑者,陆缜本人。而此时的他,脸上也略带异样,目光微垂,看着似乎是有些心虚了。
他确实没想到自己只一句话就招来了这么强烈的反对声浪。只此一点,就可看出海禁这一观念在大明朝是有多么的深入人心,得到多少人的拥护了。但也正因如此,让他更下定决心要打开这个口子,因为只有这样,大明才能走上一条与原来完全不同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
在呼出一口气后,陆缜才再次拱手道“陛下,臣所以提出这一想法,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所致,而是早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深思熟虑我倒是看不出,只看到了处心积虑。”一名都察院的言官当即开口反驳道“陆侍郎,你深受皇恩不思为国报君,却提出如此将陷陛下于不忠不孝处境的说法,到底怀着什么样的心思”这位开口也算了得,一下就把陆缜的这一提议上升到了欺君的高度上。
而他的这一说法还迎得了不少人的赞同,纷纷大点其头,指责起陆缜来,说他这一提法完全是不顾天子名声,是哗众取宠,实在罪不容诛云云。看他们这势头,似乎就因为这一句开海禁,就该把他拉到外头一刀杀了似的。
但此时的陆缜早已恢复了镇定,即便他们反对得如此激烈,甚至都又喊打喊杀的意思了,他依然稳稳地站在那儿。直到众人攻讦的话语停歇,才看向那位言官“依这位大人的说法,只要是破了海禁,陛下便是不忠不孝了”
“那是自然,这可是我大明的祖宗家法,身为子孙臣子岂能罔顾祖宗的规矩”对方当即回道,气势还很是不弱。
“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当了陛下之面如此毁谤先帝,你是何居心”陆缜却突然把脸一沉,高声斥责道。
“我我哪里毁谤先帝了你可不要含血喷人”
“没有么那我来问你,派郑和郑公公数次造船下海往西洋诸国而去的却是谁”陆缜突然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来。
只一句话,便噎得对方差点一口气闷晕过去。他当然知道陆缜指的是太宗永乐皇帝,只是他明显忘了这一茬,现在居然就被拿住了把柄。
“陛下太宗皇帝时就曾几次派遣船队出海,那咱们今日效仿而行难道也算是违背祖宗规矩么”陆缜也没有穷追猛打的意思,只要让对方住口便成,转而再度向天子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