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俗人回档> 第797章 苦衷和杀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7章 苦衷和杀气(2 / 4)

廖蓼在诊室里没出来,李锐刚还没到,徐成功的任务就是陪边学道和有道集团的人,他继续侃侃而谈:“现有的医生职称体系更多是考验医生的论文写作发表能力,在岗位上的年岁资历,甚至是在地方上或相关系统内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对临床水平的考量几乎没有。( 800)一些副主任医师就是不擅长搞研究,就是不会写论文,即使再会看病,他只能还是副主任医师。而通常来说,发掘谁是好医生,有两个窍门。”

“第一个窍门是看看医生同行们推荐谁,看看该院医生看病都找谁,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的绝对是医术。”

“至于第二个窍门……”说到这徐成功隐蔽地左右看了一眼,接着说:“第二个窍门就是看看政府领导找谁看病,原因你懂的。”

傅采宁问:“那总不能职称高的都是草包吧?”

徐成功说:“其实找什么医生,主要看是什么病。看别人看不了的病,断别人断不了的症,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这是大专家要做的事。而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副主任医师问症开药绰绰有余。盲目迷信大专家,不仅是浪费专家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浪费自己的资源。事实上,很多医务人员或其家人看病时,往往都不是非得找某一科室的专家、主任。只有遇到重大的治疗策略研判,才会请专家来会诊,帮忙制定一个治疗方案。”

“还有一点,专家都很忙,越是知名度高的、权高位重的就越是忙。不仅仅是忙着看病、做手术这些临床工作,还有科室、医院行政管理上的工作以及所在领域的科研工作。一些兼任某些医学学会、协会的专家还要承担很多行业管理职务。所以,某些专家长期不在临床,有时对一些新知识的接收反而不如年资较低的医生们。”

边学道插话问徐成功:“你怎么对医生行业这么了解?”

徐成功笑着说:“我老婆就是医生。”

“哦!”边学道说:“难怪。”

徐成功说:“任何行业都有门道,我平时就比较喜欢研究这些东西。”

傅采宁说:“很多行业秘密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徐成功点头:“确实是这样。拿我老婆她们医院来说,该院医生看病从来不找某科室的主任医师,一般都找该科室一位水平很高的副主任医师。因为那位主任医师就论文发得多,临床水平非常普通,大家都心知肚明。”

傅采宁问:“关于医生,还有什么窍门吗?”

看了一眼手表,徐成功说:“有个年龄段的说法。看病最好找35—45岁以下的副主任医师,一般不要找主任医师。再就是,看病的时候如果有选择,可以选40—50岁左右的西医大夫,50—60岁左右的中医大夫,20—30岁左右的护士,这三个年龄段的医务工作者是精力、能力和责任心的巅峰期。”

………………

廖蓼确诊了,是疲劳过度引发低血糖导致的短暂昏迷,人基本没什么大碍,主要是得静养。

听到这个诊断结果,边学道很内疚。

廖蓼一个年轻女孩,在英国带队,负责40多号人的吃住行和考察学习安排,她还要负责必要的外联,提醒学员们入乡随俗,同时警惕人身安全等问题。

廖蓼很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