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法国旅馆的启发,边学道也让傅立行在尚秀宾馆的阳台上摆满好看的花盆,看上去很简单的一招儿,却立刻在条石大街上引出一股模仿的风潮。
引出风潮的还有李裕的《斑马斑马》。
边学道出国后,李裕在遇到酒吧唱了三次,这歌一下就火了。后来李裕不唱了,让酒吧的女歌手唱,照样火。
连续半个月了,《斑马斑马》成了遇到酒吧的固定曲目,每晚必有人点唱。
尝到了甜头的李裕,有一天神神秘秘地问边学道,还能不能再写一首类似于《斑马斑马》这样的歌。边学道问他要歌干什么?李裕说这一首《斑马斑马》把酒吧的业绩拉高了5个点,要不是前阵子何建臣捣乱,还能再高一点。
边学道想了想说:“行,你等我琢磨琢磨的。”
在边学道看来,李裕简直是拿酒吧当自己亲儿子养呢!只要李裕喜欢,他帮点忙绝对没问题。
来到他存放东西的秘密据点,有阵子没来,屋子里落了一层薄薄的灰。
边学道先打开窗户,把房子简单打扫了一遍,然后冲了个澡,睡了一小会儿,才来到书房,帮李裕“写歌”。
同类的民谣歌曲,他还记得两首,都是同一个人的作品,《董小姐》和《安和桥》。
简单对比了一下,边学道选了《安和桥》。
原因无他,他刚跟董雪分开,这首《董小姐》还是留给宋冬野吧。
选了《安和桥》,还有一个问题,松江有不少桥,但没有安和桥,所以边学道改了个名,叫《太平桥》。
把歌词里类似于“五环路”这样地标性的东西改了一下,《太平桥》出炉了。
七月的松江,特别爱下雨。
边学道抱着吉他在书房里试唱《太平桥》的时候,雨点没有预兆地落在了他身后的窗台上,然后一发不可收拾,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紧跟着电闪雷鸣。
整座城市都暗了下来,路上的车开着车灯,减速慢行。人行道上的行人,急匆匆跑向街边的店铺,一些摆摊的小贩,被急雨打得措手不及,浇得很惨。
大概二十分钟,云收雨歇,太阳又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