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似乎肩膀一松,“这就好!这就好!在这里生孩子……孩子太苦。”
四爷跟着送出去,两人在屋外说了半天的话,这才叫白元将人给送过去。
原以为还能休息几天呢,紧跟着就休息不成了。医科学校因为这一批青年学生的到来,一下子多了七八十名学员。这些学员男女各一半,可就是有个问题,没地方安顿。方云说可以将医院的窑洞腾出来两间给他们当宿舍,可医院如今床位紧张的很,除了最开始的几个窑洞,其他作为住院部的窑洞,连床板都置办不起。怎么办呢?只能从平地再往深了挖一些,每隔一尺半的地方,留出一个一米二宽两米长的土台子来,用这个充当床位。床上铺着稻草,然后才是床单。住院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被褥带来,这才勉强凑活。每个床位之间是过道,过道的顶头挨着窑洞壁,又留出一个比床台子高一尺的接近方形的小台子,充当床头柜。每个‘病床’的顶头,靠上一尺的地方,在壁上掏出一个洞来,能放在每个人的私人物品。空间简直被利用到了极致。即便是这样,很多暂时脱力危险的病人,也会马上转院,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危重病人专区。
哪里都能想办法挤一挤,就这里不行。
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要搬去言安了,随便弄个小窑洞,也就把人安排下了。
可这窑洞,还得警卫班的士兵带着学生们自己干,林雨桐当然得亲力亲为,这是边区的一个特色。越是领导,就越是得身体力行。要不然下次开会,该有人批评官僚主义了。
秦北别的不多,就是土山多,一个挨着一个,找个地方就能挖窑洞。林雨桐选了个离医院几百米的地方,就开工了。窑洞只能是最原始的窑洞,连病人用的床板都没有,更何况给他们做门做窗户?不是舍不得,是真没有。
但是要么说这些孩子还是年轻呢,一个个热血沸腾的。能来这里的姑娘家里都是小有家资的,家贫是不可能供养她们读书的。她们哪里吃过这份苦头,可也没人明着喊累。本来来帮忙的都是警卫班的,后来有些轮休的干部战士也来帮忙的,不过这伙子估计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医科学校女学员多,所以这些来的人一个个那眼神就跟狼看见了肉。尤其是从井g山一路走来的老干部,嘴里侃侃而谈,“在江熙,主力部队走了,我们只能留下打游击。那方跟秦北不能比,雨特别多。尤其是山上。那里的大山可都是石头,不像是这里,顺着山脚挖一挖,就有这么好的窑洞住,既能遮风又能挡雨,还冬暖夏凉。我们那个时候,住的都是草棚子。要是雨来了,就拿油布遮在草棚子上。可那油布能顶多大的用?躲在草棚里被淋得浑身湿透也是常有的事。要是赶上不好的天,连着十几天大半个月不见日头,这身上就没干过。好些同志就是这么染病,然后缺医少药一病下去就再没起来。”他自己说着,都不由的有些怅然,这些学生包括林雨桐都听的津津有味。姑娘家都崇拜英雄,显然,有过这些经历的老干部,可比毛头小伙子受欢迎多了。
看着这些姑娘一个个的都往‘英雄’的身边凑,林雨桐一笑而过。谁还没年轻过啊?
挖了一个上午的土,林雨桐的手都有点抖了。宋凯文气急败坏的找到工地上,“你知道你知道你的手是救人用的?抖成这个样子,是能拿针还是能拿起手术刀?你胡闹!”
于是林雨桐积极的表现没得到表扬,换来了一次通报批评,并且勒令在晨会上做检查。
林雨桐看着宋凯文一脸严肃,半点都不肯妥协的样子,只能:“………………好吧。”
这个沉默和无语的时间有点长,成功的叫宋凯文再次黑脸,然后觉得林雨桐认识错误认识的不够,要组织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大家帮助林雨桐认识到工作中的错误。
这就是为了这事要专门开一个会了。
林雨桐最怕的就是开会!可最躲不开的也是开会。一天忙的要死要活,还得坐在那里开会,要是批评别人还罢了,这次是要坐在中间,接受大家的批评帮助,这简直是要人命的事。
通知八点开会,林雨桐七点五十五分到了医院的大办公室。办公室中间是两个土砌起来的乒乓球台子,平时大家在这里办公,当办公桌用。开会的时候围在一起,当会议用桌。休闲的时候,上面的东西一收拾,这就是个活动室,大家可以打乒乓球。林雨桐把这个叫做多功能厅。
到里面的时候,已经有人来了,大家热情的打招呼,然后等着开会。林雨桐如今已经习惯了,这里几乎是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的。说是八点开会,有的人是七点来,有的人九点才到。不是大家不愿意遵守时间,是大家压根就不知道具体时间。
这在后世简直觉得不可理解。但现在确实是,因为这里没有足够的表。除了一些领导和从外地赶来之前有点家资的,真是没有表的。别说是手表了,就是座钟,也没有。大家对时间的概念就是估摸。根据什么估摸呢?根据一日三顿饭的时间连同日出和日落。
之前吃饭还是按照自己调子走,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晚上六点。后来为了跟当地的百姓同一步调,大家的吃饭时间也改了。早上八点半左右,中午十一点半左右,晚饭三点半就开始吃。到了夜里是没有。而当地的百姓其实是两顿饭,早上八点那顿是不吃的。都是十一点左右吃一顿,下午三四点吃一顿。这种生活习惯现在秦地的农村大多还在沿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