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唐朝地主爷> 第九十四章 天有二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章 天有二日(3 / 3)

天有二日,必有血灾,这是袁天罡告诉他的。还有一句,无命之相,移星换日。

袁天罡卜算完这一卦,飘然而去,消失不见。

李渊又想起了徐清,这个无命之相的人,揉了揉眼睛,提笔写下:

“命洛南县伯徐清,立即回京!”

太极宫内,刀枪林立,关门重重,寂寥无声。大风裹挟这大雪刮过,过道上,太监宫女过紧了衣物匆匆而过。红墙白瓦,巍峨宫殿,显得有些沉闷,让人喘不过气来。只不过,生活在这里的人,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且悠然自得。

太极殿,整个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这里有六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十六卫、四军。唐朝中央机构称作“三省六部制”,其实这单单只指外朝民政罢了,所谓三省指的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管的是执行,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便是尚书令。武德九年,尚书令是李世民,由尚书左仆射裴寂和尚书右仆射箫瑀共同执掌尚书省。

门下省的首脑,原本叫侍内,又叫做纳言,到了武德九年,应称作侍中。旧制,宰相常在门下省议事,故门下省又称作政事堂。有侍中二人,现在则是由高士廉、陈叔达、李元吉三人挂名,前二人实际掌控。门下省主要是审议政令是否可行,由于在门下省议事,侍中参与议事,只要门下省议过了的,就都能颁布。故门下省权力极大,实际上却由皇帝和尚书省各出一个亲信掌控。

高士廉是李世民的亲信,陈叔达则有李渊控制。门下省还有诸多侍郎、给事中,侍郎高徐清一品,给事中和徐清平级。徐清是正四品刺史,正四品伯爷,还是正四品的通议大夫,给事中就是正四品,这个大小比较如同纸牌里,三个二和一个二的区别,三个二再牛肯定打不了一个二,可二者选其一,没人会选一个二。

中书省设中书令,所谓三省之中,中书省比其他两省矮了一截,不过是起草诏书的,看起来是水之源,实际上是水之末。别人不把事情讨论清楚了,你敢随便草拟诏书?中书省说到底,不过是高级秘书台。再过一二百年,中书令才升为正二品,绯袍变紫袍,时称右相。

现在有房玄龄、杜如晦做中书令,中书令还有一个职责,便是培养尚书令。置内史侍郎,也和徐清平级。

见到尚书令,应尊称大宰,侍中为少宰,中书令成为紫薇。凤阁。御史大夫,称宪台,比肩徐清,其下属则矮徐清一头。另有各部尚书,也称少宰。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还有九寺,则是单单为皇家服务的。还有五监,分别掌管教育、间谍、制作器物、研制新型武器、勘察水利等方面的。

论官位高低,只有三省六部的正堂官,和极个别的副官能比徐清高。可官位不同于序位,京官贵于外官,譬如一个小小的吏部文选侍郎,不过正五品,可你外官无论多大,也是小吏,让你等多久就等多久。有爵位的,比没爵位的也要高贵,故而徐清在此扳回一局。还有手握军权的大将了,早已经不是能用品级来衡量的了。总的来说,长安城里,除却侯爷、公爷、三省长官就没人能让徐清让道。

李渊此时急着把徐清招回来,也只是一丝执念,如同孙猴子非得有金箍棒一般,握在手里感觉踏实。

-----

说了一点点“废话”吧,大家可以大致了解一下长安的情况,以便开展后面的剧情。审核的编辑大大,放过在下吧!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