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你好,历史老师再见!
那个大时代虽然具体事件已经还给了历史老师,但是万幸恐怖的六月高考还是给夏兰留下了不少宝贵遗产,让她到现在也大致记得这段特殊的时期。有天灾,但是人只要不作死还是过得下去的。
起初一些人为了虚荣和政绩翻番着上报,然后这种风气越演越烈,每个地方都越来越夸张。
难道所有人都瞎了吗?又不是没种过地,这时候的中国占多数的还是千千万万的农民,谁不知道数字上的错乱,只是每个人被带动着打鸡血一样,只看得见明面上的表彰和夸奖,背后勒紧裤腰带吃土。
这种表彰是刹那烟花,回头被反扑的更厉害。而低调做人、实事求是的,才是有长远眼光和发展的人。
“爸,亩产报高了,我们上交的粮食是不是也高了?这样做回头大家怪你怎么办?”针对这种事夏兰同志坚决反对。
“怎么可能怪?报的高,得了市里的表扬,全村都面上有光。”吴芳对此看法是现在主流人群的看法。
“阿芳别打岔,让妮子说!”夏爸爸猛吸两口手里的烟,把烟抽到烟屁股,就直接扔在地上踩灭。
“爸,今年收成不好吧。年关我们就要交粮了,如果明年年景好大丰收,我们夏宅村确实只要精打细算着吃,饿不死;但万一年景坏了了?不说年景,单说隔壁酒家村报的数是翻了好几番,我们两村不少是姻亲,难道没有嫁来的小媳妇想补贴娘家的,或者嫁走的闺女来求救的?到时候这粮食不只是填饱肚子用的,而是救命的。”夏兰说这么多,就希望老爹知道一个道理——手里有粮心不慌。
“不会吧,难道乡里会看我们饿死,而且还有县里。”夏大哥不赞成。
“爸,你去打听打听,是不是只有我们乡这样上报,恐怕现在这种报数的方法在县里都遍地开花了,到时候谁也救不了谁。”
夏兰不指望家人马上听她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家人通过自己的打听,确认了现状,那么他们一定会同意的。
一家人在夏兰好说歹说下终于同意了。
夜露深重,夏兰以为自己累了一天可以睡得死沉,但是思维却意外的清晰。可能是今天的日子太过刺激,她也无法入睡。
原来的萧然正处于大四,没爹没妈没靠背,就算有周遭的朋友也觉得跟整个世界完全融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