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耳朵贴着舱壁,听完琴音后,八九位方巾华服的乘客,终于按捺不住拜访一番的心情,敲响了那道传出琴音的舱门。
开门后,周鸣和他们作了一番交谈,才知道,这几位,都是洪州境内颇有才名的青年俊杰,有两位还是官宦子弟,如长沙郡守章度之子章敬,南阳郡守刘肃之子刘安之,他们相邀结伴出行,游览云梦泽国,却不想,遇到了一位琴艺高人,故有意结交一番。
“你便是田子华?名动天下的子华先生?”
“久仰子华先生大名!在下也有幸拜读过先生的文章,没想到琴艺之技,也如此高妙,叫人叹服!”
“子华先生,听闻你正在游历天下,很多人苦苦追寻,欲与你同游天下,却寻你不到,不曾想,传说中仙迹难寻的子华先生,竟与我等同在一船,哈哈哈!此乃我等生之大幸啊!”
“子华先生,我的手上,有二十余本《子华文集》,你的数百篇文章诗词,俱被我熟背于心,你的漫画,我曾出千金求购……对于先生,在下极为仰慕!且让在下加入于你,一同游历天下如何?”
南阳郡守之子刘安之,眼里闪着崇拜和狂热道。
这话一出,旁边的不少青年才俊,也纷纷说道:“子华先生,我也早就想在这天下游历一番了,带我一起同游吧!”、“子华先生,让在下做你的沙僧,帮你挑担背囊如何?”、“子华先生,我看过你的《登泰山赋》,种种描绘,叫人心驰神往……在下别无他求,唯愿与子华先生,同登一山,各作一赋如何?”
这人的话,引来一片赞同。
“即是作赋,何必攀那险峻高山,何处美景作不得赋?”
站在甲板船头,越过众人目光,周鸣袖指不远处水雾漫天、能见度不足千米的云梦湖面道:“我们为何不以这烟波浩渺、似银河仙境的云梦湖景为题,各作一赋,各抒胸意,各展一番才名呢?”
这个提议,众人眼前一亮,又目光一扫,云梦湖此时烟波浩渺的风景,果如子华先生所说,像银河仙境一般,一个个才思泉涌,顿时就在脑中,构思了出了一篇文章雏形。
“拿纸笔来!我要与子华先生各作一赋!比比高低!”
刘安之大喝一声,长随们赶紧跑进船舱,拿来了大量笔墨纸砚,还搬来了几张书桌。
于是,在甲板之上,在数百乘客的热闹围观之中,众人埋头作赋,进行才华比拼。
周鸣的《烟波赋》是最早完成的,文不加点,一蹴而就,不过,他没有急着说他写完了,打断别人思路,而是静静等了半个多时辰,待众人文赋相继作完,这才公之于众,相互传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