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院的学生们在小吏的位子上干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儒家如何?”
方醒在和朱瞻基谈话,题目就是怎么能让儒家把架子放下来。
朱瞻基唏嘘道:“德华兄,这很难,难到皇爷爷都不敢动手,否则大明就要乱了!”
“儒家的根基还很厚实,庞然大物也!让人望而生畏,继而绝望。”
方醒打量着朱瞻基的书房,悠悠的道:“很难啊!瞻基,若是我现在有四十岁,那肯定不会是这种应对之法,儒家的根基深厚,那咱们就从它的根开始挖。”
“怎么挖?”
朱瞻基对此表示没戏,他只希望科学子弟能分担些儒家的炮火就足够了,至于让儒家走下神坛,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方醒笑道:“大明的小吏不需要功名,嘿嘿!”
朱瞻基的目光一转,兴奋的道:“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想想,当大量的科学子弟通过自学,然后通过能力和关系当上小吏后,大明会发生什么化学变化?
朱瞻基憧憬的道:“到了那时,大明就多了无数的监察御史,那些豪强再也不能一手遮天了!”
方醒笑了笑,心说哥想的可不是这个!
当小吏的能力强大,超过了上官之后,各种奇葩的事情就会发生。
要么升官,要么就会被压制。
可功绩就在那里,每年都会检查,那热闹可就大了。
当然,御史也会为了儒家和利益选择掩盖这些现象,可……纸包不住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