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因为他们要开发语音互动机器人?
不,他们要做的是在获取设备麦克风权限之后,在用户没有关注的时候偷偷地进行语音识别。
然后将识别的内容上传到服务器。
如果你说想买一台电视,上传服务器识别之后,接下来手机的广告就会变成电视的广告。
除此之外,这些手段还可以和位置定位进行重叠。
比如说,万户现如今已经开始尝试推广在有IFI覆盖的快餐店,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开放手机二维码支付。
要知道,二维码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曰本就已经发明了。并且发明人开放了二维码的使用权,不用支付任何授权费用。
而万户的手机摄像头,虽然成像质量不要和单反比,就是和卡片机比都差很多,但是已经取代在曰本景区随处都能看到的拍立得自动贩卖机里的拍立得相比,成像质量也算可以了。
这样的成像质量,用来识别二维码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也就是说,基于二维码进行的手机支付操作,已经有了一个基础。
如果用户真的利用手机付款应对日常生活。
那么,万户这边如果想,甚至能构建出一个人完整的生活状态。
每天早晨七点到八点都会使用手机支付地铁票,中午会去银座附近相对廉价的餐厅去吃饭,晚上回家之前会去超市买进口的矿泉水。
根据这些,就能准确的衡量出这个手机用户所处的社会基层和生活状况。
而在收集了更多人的资料后,就会对不同的人进行归类。
做出一个群体画像,而如果某一些商家想要将自己的广告投放给什么用户,万户就会将相关的用户打包卖给他们,或者万户自己来进行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