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下午到达山海关,高起潜并没有在城门口迎接,倒不是他狂妄不尊,敢对太子不敬,而是因为他遵照圣旨,去秦皇岛视察了,本人不在山海关,听到天子巡视边关,才急急赶回,但还是误了太子的校阅,直到军议开始之前,才回到了山海关---太子提议在秦皇岛兴建码头和军港,崇祯帝除了命令工部和兵部之外,还密令监军山海关的高起潜亲自到秦皇岛亲自查看,以确定秦皇岛是否适合建立码头?另外,工部和兵部的官员,在秦皇岛是否有所懈怠?高起潜正是执行这项任务去的。
当锦衣蟒袍的高起潜急急进厅,双膝跪拜,行参见大礼时,朱慈烺不动声色的的微笑点头。
经过这半年多的历练,朱慈烺更成熟,更稳重了,别说是高起潜,就算是黄太吉坐在他面前,他也能忍住。
那个心中的大疑问,有机会当然要问,如果没机会,他也会装作没事人,和高起潜嘻嘻哈哈。毕竟高起潜是父皇最最信任的监军太监,未免父皇有什么芥蒂,正常情况下,他不会,也不能为难高起潜。
高起潜起身入座。
因为他代表的是皇帝,所以他坐在了左首边的第一位。
军议开始。
第一个话题,并非是应对建虏入塞,而是松锦之战后,宁远的守预之策。朱慈烺想知道现在的辽东文武和监军太监,到底有什么高见?
虽然朝廷的密旨,只是令太子抚军蓟州,总揽辽东,蓟州,宣大的兵马,以抵御建虏入塞,其间并没有提到辽东和宁远的守卫,但对太子提出的问题,在座的文武却都不吃惊。太子是国本,未来的皇帝,而辽东是大明的心腹大患,从神宗皇帝到现在,每一任皇帝都为辽东焦头烂额,太子来到山海关,不可能不提辽东。
高起潜是监军,地位最尊,但照朝廷规制,他只可以“监”。并没有权力干涉军政事务,真正的一把手还是辽东督师。
辽东督师范志完清清嗓子,首先发言。
不得不说,范志完的口才相当了得,从宁远的守卫到遏制建虏的进攻,将建虏封死在辽东,说得头头是道,也怪不得能忽悠了崇祯帝,坐稳这辽东督师的位置。
但其观点却非常的陈旧,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筑城,筑城,再筑城。
听范志完的意思,他恨不得将宁远修建成一座超过京师的超级大城池,以遏制建虏的攻击。
就口才而言,范志完确有其先祖范仲淹的风采,只可惜啊,书生用兵,历来都是想当然,不说现在朝廷财力困窘,就是万历天启时,也不能任由范志完在辽东这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