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原着中一样,在离开了柴进的府邸之后,他往清河县赶。在回清河县的路上,见酒家“三碗不过冈”,连喝十八碗酒,在景阳冈乘醉打死猛虎。下山时巧遇猎户,一同来到阳谷县县衙,将赏银全赠与了众位猎户。知县爱其忠厚仁德,任命他为都头。后巧遇兄长武大郎,原来武大娶妻潘金莲,多有浪『荡』子弟来家『骚』扰,因此迁到了阳谷县。
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却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杀人后,武松到阳谷县县衙自首,由于案情重大,武松被押到东平府审判,东平府府尹陈文昭怜惜武松是个有义的汉子,便把案卷改得轻了,判了个刺配孟州。
去孟州的途中,武松路过十字坡酒店,识破了母夜叉孙二娘的蒙汗『药』酒,并与其大打出手。危急时刻菜园子张青赶到,解劝了二人,夫妻与武松也交了朋友。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张青、孙二娘夫『妇』让武松去投二龙山。
可是此时的二龙山已经没人了,鲁智深等人已经上了梁山,左右无奈之下,武松又在江湖上晃『荡』了一段时日,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完全可以上梁山的,于是他改道直奔梁山,最终在山上见到了曹岩和一般兄弟。
听着他的描述,其他好汉一个个义愤填殷,有人在骂朝廷,有人在骂西门庆那些人,曹岩没有跟着骂,他只是看着武松,看着武松用无比平静的表情和语气述说自己的经历。
说实话,武松是曹岩很喜欢的一个好汉,他以前看水浒的各种作品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武松。毕竟那个年代还没有太多虚构的英雄人物,像是武松这样的角『色』,不仅仅是曹岩,几乎已经成了他们那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之一。然而他现在再看武松,却发现武松的心已经变了。这一点是他以前从没有注意到的,可是现在看来的话,武松已经从一个好汉,变成了一个一心求死的人。
这样一位英雄却是命运多舛,坎坷一生,后来甚至是在战斗中失去了自己的左臂,一心求死,其实不过是其心早已死去。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快意恩仇,痛快淋漓。构陷谋杀武松的张团练等主谋固然死有余辜,然而张团练家中那些丫头、小厮一干人等又有何辜?竟在“杀得兴起”中,十五条人命就此灰飞烟没。如果仅是为了杀人灭口,武松却又在杀人后为不牵连别人,特地留下了“杀人者武松”之类扬名立万的豪举。
醉酒打虎、杀凶报仇、仗义出手、激愤杀人共同构成武松的四大传奇。
其中前三处为后人赞赏,最后一处非议颇多,主要是批评武松滥杀无辜。但是既然是激愤杀人,整个人出于亢奋状态,眼前一片血『色』,该杀的不该杀的,又能怎么区分。而且,害武松是张都监设的局,其全家老小,一门良贱都有参与。这时的武松恨的咬牙切齿,不杀,怎解心头之恨。上山前的武松,心已死了一半,是丧兄之痛;上山后的武松,心彻底死了,本是一桩乌托邦,却奈何让这位洒脱的汉子蹑手蹑脚。
武松是水浒中一个反抗精神比较彻底的人物,武松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物,在水浒传中武松可以称得上是杀人比较多的人,在其上梁山之前就杀死了二十几口人,特别是血溅鸳鸯楼据说一次就杀人十五口,可以说见人就杀,这样一个杀了那么多人,其中很多是无辜的人,武松结局是怎样的呢?
武松的结局其实还是不错的。
在战斗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左臂,成为了独臂武松,但是武松却是勇不可挡的,即使是断掉了左臂,武松仍然依靠单手擒住了方腊,立下了赫赫战功,立下战功的武松本来应该跟随着部队进京受封赏,但是武松却没有去接受封赏,自己去了杭州六合寺出家为僧了。据说武松八十岁的时候才坐化,比起宋江等人被统治阶级毒死或者是在征战中战死的结果要好很多。
武松这一辈子都在辛辛苦苦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正因为他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所以这点事他往往摆弄的特别透彻,他就在这个层面上超越了宋江、卢俊义,最后得到了善终,实在是不能不让人唏嘘感慨。
不过说起来,有一个事情比较有趣,那就是整个梁山,提出招安的,其实并非是宋江,最早说出招安之语的,却是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