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商看着鲁肃,笑道:“子敬说的不错,实不相瞒,是陶某的左膀贤臣陈登向我推荐了兄长。”
鲁肃闻言恍然道:“原来是他。”
陶商点头道:“久闻子敬乃是高明之士,天下奇才也,陶某远道前来相见,诚心求教子敬兄指点迷津,还请兄不要拒我于千里之外。”
鲁肃见陶商说的这么客气,连忙道:“不敢!不敢!太傅君子之名遍布天下,肃岂敢在太傅面前逞强?太傅若有相询,肃定然是知无不言。”
陶商笑了笑,直言道:“敢问子敬兄,以你的眼光来看,今后之势,陶某身居东南两州十郡之地,当如何自处?徐州和扬州之地,日后出路发展又将何在?”
鲁肃见陶商一点不把自己当外人,上来直接就问这么敏感的问题,很显然是挺把自己当盘菜,心下既有些小激动,又有些小感动。
他捋顺了下思路,方才对陶商道:“听闻太傅已经收服了淮南旧将,势力越发强盛,而眼下袁绍已经着手派兵收服青州与幽州,以肃之愚见,袁绍得了河北之后,必然会以北地兼沙漠之众,南下中原与徐州之地,太傅之势虽强,但想克败袁绍,除非袁绍有大破绽大疏漏,否则极难矣。”
陶商深觉有理,他不能寄希望于日后与袁绍交战时,真的会出现一次乌巢之失。
历史的洪流早已经改变了流动方向,谁敢保证袁绍就一定会再犯错误。
“那依照子敬兄之见,陶某应当如何?”
鲁肃清了清嗓子,对陶商道:“太傅当下要做的,有四件事,第一件事便是立刻选出一名善谋善兵者,肃清江东匪患,力求在将来与袁绍交手的时候,后方不至有差错。”
此言和自己的此来的初衷大致差不多,果然是智者所见略同。
“第二件呢?”陶商又问道。
“太傅要想办法和天子结成亲家。”
“和天子结亲?”这件事陶商倒是从来没想过。
鲁肃笑了笑,道:“袁绍的兵势和地盘强盛仅为其一,袁绍之所以不缺人才,乃是因为他麾下的重要亲信都是北地的重要士族出身,袁绍身为汝南袁氏之主,更兼诸侯盟主,门生故吏遍天下,政治高度非常人所及,不是肃妄自夸大袁绍,太傅若是此刻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很有可能在和其交手的过程中,就有徐州的士族叛变投袁了,眼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陶氏成为皇亲,如此则丹阳陶氏便也算是外戚之身,可以在战时用以稳定徐州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