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宴上会歌《诗经》中《鹿鸣》篇,司称“鹿鸣宴。”
而大周与前朝不同,早年的鹿鸣宴是在乡试放榜的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设定时间并不绝对。
直到永平时期,永平帝考虑到太祖皇帝布衣出身,早年耕作,因此将大周的鹿鸣宴设立在放榜后的第二十四天,对应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大周鹿鸣宴之所以与放榜之日相隔二十多天,主要是考虑到考官以及放榜结果的公正。
八月二十五日,乡试桂榜的放榜结果是朝廷考官等裁仲的最终结果。
为了防止考官舞弊,以及出于稳固桂榜结果的公正和权威性的考虑,太祖皇帝立下一不成文的规矩:在乡试放榜日到鹿鸣宴时间里,地方大儒以及当地重要官员有权力至贡院阅卷,假如认定排名结果太过‘荒唐’,可提出质疑。
换句话说,在鹿鸣宴举行完前,乡试的官方解元算是个准解元。
当然,地方大儒、本地官阅卷的情况是常有,可提出质疑的却极少。
毕竟太祖皇帝是给了有名望的大儒、地方官质疑结果的权力,可这个质疑前提是桂榜排名结果不太荒谬的前提下。
谈了一段时间,到了大船要北行的时候,贾玝就是起身与薛姨妈一家道别。
站在码头上,贾玝看着渐渐远去的几艘大船一会儿,才转身回去。
四天过去…
农历九月十九日,这天是观音的出家日。
黄昏时候,坐在马车里的贾玝只要一拨开车帘,向外望去就可以发现有人家在给观音菩萨庆生。
大周朝重儒学,但佛道两派也是颇为的鼎盛。
看着有些穷苦的百姓,在用价钱不菲的香烛给观音菩萨庆生,贾玝心里不禁暗叹了下。
深深呼出一口浊气,察觉到马车行驶的速度渐渐慢下来,贾玝恢复了下心情。
今夜鹿鸣宴才是他要关心的重点…
深秋时节,虽是九月了,可桂花香还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