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样式古老,上面的屋脊全是最早时候泥瓦搭成的样式,走到屋子里面,抬起头能看见屋脊并不是前后一样的,前沿低而长,坡度小,后沿高而挺,这里面是有讲究的。
以前的房子,其实是那种半边天的构造,偏房都是没后沿的,正房有后沿也不是主体。
北方的人,尤其是北方的男人,大多都是大男子主义,这种大男子主义不仅表现在生活里,也表现在房屋构造上。
在北方,大多数家庭,无论大小事情,都是男的说了算,男主外,女主内,男的是顶梁柱,女人是依附,这从古老的封建时期一直传承至今,虽然现在的房屋结构和男女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骨子里的老陕西,确实是一个男人说了算的地域。
这些说法更多的是人文方面,其实这部分只是小因素。房屋的结构最大的影响者是气候。北方下雨时大多不会有特别大的暴雨,这样的屋檐完全可以达到排水需求,而且北方特别冷的时候,会下很厚的雪,前沿能更好承受住积雪的压力。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房屋构造,不仅体现了人文,还显露出地理,确实是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
同龙伯伯站在房屋中,我和他笑谈房屋结构中老陕的聪明机智。
听得龙伯伯满脸开心。
这里的房子,我们刚进来的地方只是招待处,侍者穿着土布衣服,头上戴着帕子,指引我们去用餐地。
陕西人,蓝田地区,我小时候,人们在盘土炕时会把锅和土炕相连。
土炕和锅中间隔一个小矮墙,把这个矮墙叫背墙。我小时候,我妈给我爸递饭时,我爸会说,放背墙上,然后他人凑到背墙跟前,端起碗吃饭。
这种锅连着炕的住法,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因为不卫生,炒菜做饭时,油烟会把炕上的铺盖全熏脏。而且还不安全,有小孩子的人家,做饭时得格外小心孩子抓着背墙跳,我记着小时候,就有人的孩子从背墙后面掉进了热水锅里,烫伤地很厉害,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卫生和安全意识提升,这种炕就被淘汰了。现在绝大多数人家,都是用床,厨房里也再不会有个与锅相连土炕。
我小时候,是特别喜欢这种炕的。
只因为坐在热热的土炕上,再把胳膊肘放到背墙上撑着头,可以看到锅里都做了什么好吃的,味道会直冲进鼻子里,不由得就觉得,锅里的饭菜特别香。
有时候,我妈会在锅里炕馍,我看着看着,馍片颜色黄起来了,我就会忍不住直接用手去抓离得近的。
这时的馍很烫,抓到手自然是烫手的,我一边吹一边换手耳边还有母亲的笑骂声,你个急性子的猴子,烫坏了手就活该了。
现如今,那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想起来时确实是特别触动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