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袁术开始聚兵,韩方并钱忠一族出一千家兵交给袁术,也算是对袁术的支持。
纪灵继续带着这五千兵训练,袁术也没闲着,安排人组织难民挖水渠,筑堤坝。因为难民听说这里能吃到粥,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十万石粮食如何经住这么吃?于是袁术就停了无偿吃粥,改为以工代赋。这样能让他们吃饱饭,而又不至于什么不做滋生事端。
袁术又设立招贤馆,招贤纳士,任用人才。消息很快传向四方,各地游侠,武人纷纷来投。袁术也是来者不拒,但凡有点能力的都安排到军中,没能力也拉去军中当兵。但是读书之人基本没有,不论氏族寒门。
看来这些人都在观望,毕竟之前袁术的名声不好,名望又在袁绍、曹操之下。
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来到了十月中旬。袁术按部就班的发展着南阳,在大力安抚之下,很多难民已经开始返乡,重新整饬土地。一些无主的土地也收拢了起来,分给已经没有土地的难民,减租减息,耕种五年就能获得土地的所有权,让他们在当地落户。渐渐的南阳安定下来,虽然要随时应对颍川汝南的黄巾、伏牛山上的巨匪还有张咨这只老鼠。
随着稳定,百姓都吃的上饭,袁术的民望渐渐的起来了,起码在南阳一地,人们都赞颂袁术是个好太守。
再看天下,袁绍到了冀州就任了渤海太守,还没到任,渤海郡就投靠过去。原任郡守甘愿做袁绍的手下,袁氏的政治资本显露无疑。后面更是大部分的门生故吏接连相投,渤海空前的强大。袁绍大有虎躯一震,八方来投的趋势!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文臣武将数不胜数,大有盖过冀州刺史韩馥的姿态。这段时间袁绍都在整合手下势力,还兼顾不到韩馥,不过取而代之是早晚的事。韩馥的手下除了田丰、沮授都与袁绍暗通曲款,私下来往密切。
曹操也离开了洛阳到了陈留,在巨商卫弘以及父亲的资助下,站稳了脚跟,开始招兵买马准备大事。曹操的声望让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家族子弟,乐进李典等悍勇之人,还有智谋之士程昱、戏忠、荀攸等,渐渐成了气候。
(本章完)
</br>
</br>
Ps:书友们,我是妖鱼泪,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