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长率先跑到炮架旁边,仔细查看炮身情况,大声报出:“第二十六炮,炮身无裂缝。”旁边有人用笔记了下来。
四人把炮架复原,又开始之前的动作。
轰轰的炮身不断,一直打了三十炮,炮身已经发红,降温时间已经越来越长,才停歇了下来。
林河喜道:“看来这次的新炮,应该能满足基本需求了。”
众人再次来到炮架旁,亲自查看炮身,都没有发现裂痕,岳群满意道:“看来差不多了,等会降下温度,继续打。”
在岳群的要求中,一刻钟五发,两百发不炸膛的寿命,才是一门合格火炮的标准。
一行人回到炮厂,看了正在炼铁的炉子,工人们倒出炉中的铁水,然后小心翼翼倒入一个个泥模中,过程相当危险。等这些钢水凝固冷却后,敲碎泥模,就得到一门门火炮了。
岳群不置可否,又去看了泥模的制作。
林河道:“现在铸炮,就数做泥模的工时最长,做好泥模后,需等它阴干,费时日久,以后火炮定型了,大规模铸炮,需增加不少人手,才能满足泥模的需要。”
岳群左右看了看,说道:“为何中间炮孔也用泥模,每次修筑,这口径怎么保证同样大小?”
林河解释道:“只能用泥模,不过我们会仔细检查,尽量保证炮孔大小如一。”
岳群摇摇头道:“这个肯定保证不了,用一根铁棍做中模好了,同一根铁棍做出的火炮,中空不就是一样大小了吗?”
林河一怔,想了想,喜道:“这,也许可以,我马上安排人做铁棍。嘿嘿,如果可行,不但解决了管径统一问题,这泥模工序就减少一半了,生产进度可以大大加快。”
岳群阻止道:“你等会再安排,现在带我去看看实验室。”
实验室是在岳群要求下开设的,每个厂都有相应的实验室,属于技术科领导。像炮厂的实验室,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在不断尝试,在铁水中添加各种不同的物质,使炼出的炮身更加坚固坚韧,并在这个基础上,减轻火炮的重量。
这里的实验室没有白大褂,就像个微型的炮厂,十几个年轻人忙碌着,见众人走了进来,负责人刘越欣喜迎了上来,叩拜道:“见过帮主。”
岳群扶起他,问道:“小铁匠,在琉球生活感觉如何?”刘越家里是打铁的,在山上时经常把打铁的事挂在嘴边,被师兄弟门笑称‘铁匠’,没想到掌门也知道这个绰号。
刘越不好意思笑笑道:“琉球生活挺好的,就是雨水多比较烦,如能分一半雨水,下到我们那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