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万知道李继这回是走到绝路了,皇帝和皇帝的外公都想让他死,谁能救他?
“知我者,子萱也。”朱翊钧紧绷着脸和缓下来,露出一丝笑意,就像从浓密的乌云中透出一缕阳光。
文立万心中打个寒颤,这朱翊钧如此年幼,就城府深邃,思维缜密,想必是权谋的书看多了吧。
又一想,人家是皇帝,又不是三四年级的普通小学生,木有一点权谋,怎么面对一群智商超高的文臣武将(这些人都是人精中的战斗机)?
这孩子如果像现代三四年级的小学生一样,别说皇位保不住,怕连性命也要搭上的。
真是环境造就人啊!
朱翊钧轻描淡写将话题转开,说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子萱在苏州过得可好?”
“苏州这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有一种不同于北京的风韵,臣在苏州还是能够适应的,皇上有时间可以到此一游。”
“那是以后几年的事情了。你真的不需朕的银子做经费了?”
“现在布店经营比较顺畅,下一步和苏州纺织业大佬陆欣荣合办一家纺织机房,臣等三人的活动经费完全没有问题,到时候皇上下江南,所有费用臣全包了。”文立万有意引导朱翊钧对工商业的重视,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看,重农抑商显然是有悖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
中国各个朝代统治者都有重农抑商的观念,目的无非是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以此加强自己的统治。
封建社会的农民是个最容易满足的群体,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就会歌颂圣上英明。
商人就另说了,这些人有钱后,就会生出很多奇思妙想,发出很多奇谈怪论。
而且行为叛逆,不让他穿绸缎,他偏就要穿绸缎,人家有钱啊。
朱翊钧笑道:“子萱开办布店的本钱从哪里来?”
这话问得水平高,意思也很清楚:你开办万鸿发的本钱,不就是我朱翊钧给的吗?也就说,万鸿发的大股东应该是朕啊。
“这就正是臣要给皇上汇报的。万鸿发其实就是皇上您的皇店啊,这店当初就是用您给的月银开办,臣不过是在为皇上经营打理而已。您看万鸿发这三字,万字取自万历一词;鸿发就不用细说了,肯定是鸿运当头,发扬光大的意思。”
文立万本来一直以为万鸿发是他的,现在皇帝这句话点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