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部分带头逃跑的将领肯定要被处斩,一些不明白的大头兵也跟着到处跑,这几千号人最终大部分不能回到军队,要么落草为寇,成了将来农民军的后备骨干;要么流落他乡。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忙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哪有时间管这些大头兵。
尽最大努力把这些人送回原籍最多不过几万两银子,对朱由楫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却能给大明帝国减少极大的隐患。
另外还能招收一些不愿意回原籍的士兵,将他们送到运河上壮大漕帮,这些逃兵除了听命于漕帮,不可能有异心。
“殿下,这是出货单,请过目”
陈德元递上一沓宣纸,上面是大雪封路前汉留商号的货物清单。
如今朱由楫名下的商品主要是粮食、军服和烧酒。
这一年,接近十万石粮食和五万件军服基本运往关外熊廷弼处,给熊廷弼节约了大量银子;经过朱由楫改进、融合了几大酒厂工艺,用发霉变质的粮食添加少量砒霜的上千车烈性烧酒八锅头,源源不断运往关外野猪皮处和蒙古各部。
陈德元汇报完商号情况,就离开了。
朱由楫伸了伸懒腰,拿起旁边几份誊写的奏章,全是熊廷弼弹劾当朝官员的,要么弹劾户部不及时发放饷银,要么弹劾发放数额不足。
这也不能全怪熊廷弼,自打熊廷弼经略辽东以来,军饷一直就拖欠,熊廷弼三次派人到朝廷要军饷,都石沉大海。
在这些弹劾奏章中,有一份是弹劾辽战赞画主事刘国缙的,这个刘国缙是辽东本地官员,受熊廷弼委托在辽东本地招收新军,好实行“辽地养辽兵”的政策。
这个刘国缙也是大草包,本来上报招收了一万七千士兵,经过核查只招收了一半不到,经过训练后驻扎在清河。
有一次几十个建奴的探马跑到了清河,这些辽东“铁骑”以为建奴打过来了,发挥出辽东铁骑的特长,几千人马一下子溃散了,搞得吃过熊廷弼亏的野猪皮以为是熊蛮子的空城计,竟然没敢再打清河……
脾气暴躁的熊廷弼哪受得了这种草包,要不是因为刘国缙是文官,估计早就被熊廷弼用尚方宝剑砍了。
朱由楫拿着这个奏章也是无奈至极。
要说刘国缙的罪状,砍头真不为过,但是如今的大环境却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