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一致商议,恳请加征辽饷!”
后面的大臣一同出列齐齐的跪在万历皇帝面前。
万历四十六年,为补明年的亏空,朝廷决定加征辽饷,每亩地多征收三厘,能共计征收六十七万两,比原本时空少征收一百三十三万两。
兵部尚书黄嘉善、户部尚书李汝华、刑部尚书李志、吏部尚书赵焕、工部尚书林如楚的注视下,礼部尚书唯一的内阁大学士方从哲在草拟奏章签了字,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拿起案上的朱笔在票拟上工整地批了“照准”两个朱红大字。
辽饷开征了。
第二日起,外面传闻万历皇帝不顾忠臣劝阻,执意开征辽饷,独相方从哲不顾众臣反对草拟了辽饷议案……
……
“什么?开征辽饷了?”
朱由楫得知辽饷的事,已经是第二天,他拿着王承恩带来辽饷的详细资料仔细观看。
王承恩道:“殿下不必为了百姓担忧,这辽饷虽说要征收六十万两,但是三厘的税率平均下来不过每亩十几文钱。再说这辽饷不过是权宜之计,等明年盐税补齐,这辽饷也要停的”
朱由楫看了看王承恩,说道:
“停辽饷?文官怎么可能同意!你拿的这个我看了,六十多万两辽饷均摊到每亩地表面上是十几文钱,问题是大明有多少土地是不交税的?再加上下面的各级官员大肆搜刮,最终加的赋税全要超额落在普通百姓身上!”
王承恩只知道听命令办差,从没想到如此多,也暗暗吃惊。
朱由楫又喃喃的补充道:“除非增加商业税”
辽饷的开征,让朱由楫有些不安,加税这种东西一旦有了开始,很少有终结。不但加剧了普通百姓的负担,更会损害朝廷特别是皇家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因为下面的官吏肯定超额收税,并且把锅甩给皇帝。
“殿下,是否有烦心事?可否与贫道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