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才原本请了冯铨,也知道冯铨不一定会给自己面子。李三才心中暗怒:“之前能让你丢官,以后东林党和盐商形成同盟,冯铨要是碍手碍脚,就让你丢命!”
今天的李三才简直到了人生顶峰!东临党内声望几乎无人能及,与盐商形成同盟,又通过贿赂京师官员,已经在反东林同盟打开缺口,只待将来某皇帝一蹬腿,东林势必再起!
就在众人谈笑风生时,有人通报,宫里面将窝本送来了!由于此次的窝本是大内制作,听闻还盖着皇帝的宝玺,所以
两淮盐法道袁世振亲自出门迎接。
送窝本的是一些年轻的宦官,并未坐轿,而是骑着快马。见到袁世振,一个宦官勘验完袁世振的身份,递出一个锦盒。
袁世振刚要塞上银票,几个身强力壮的小宦官早已骑马飞奔,仿佛是袁世振向他们要银子!又仿佛怕被人打!
袁世振拿着锦盒回到大堂,交给李三才,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李三才打开锦盒,里面放着十几个文书,不但制作精美,而且鎏着金边。李三才拿出一个,交给山西蒲州张清徵,由他代表众盐商宣读窝本。
张清徵虽然身家万贯,可是拿着窝本也是激动万分!这不是简单的窝本,而是家族世代的金饭碗!
有了这窝本,山西王家就可以在两淮世代贩盐,除了收盐要上缴一点点税,其余不用话一分银子——当然除了贿赂上官。
张清徵打开窝本,用略微发抖的声音开始朗读:“官发盐纲,……执山西王家承运淮盐一纲,万历四十六年二……”张清徵的声音戛然而止。
众人见张清徵不读了,不顾礼仪,纷纷喊道,大掌柜莫不是激动的?速速读完!
张清徵目瞪口呆,抬头看李三才,李三才过来一把夺下窝本,继续读到:“执山西王家承运淮盐一纲,万历四十六年二月初二至万历四十六年五月初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