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随后和包拯点了两句陈州的事,没有说太透,但也大概意思都能让包拯明白。
“陈州那位因仗着家人在京地位,疯狂已久,不好对付,必要谨慎处置,切记要在拿其铁证之后方可动手。”
包拯点头,多谢晏殊的提点。
“那边恐怕早已经知道了消息,你这一路上怕是艰难险阻,多加小心。”晏殊随即建议包拯最好是乔装而行,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包拯再次谢过晏殊,转即又将赵寒烟和白玉堂引荐给晏殊,“包某离开这段时间,开封府的日常事务自有专人处置,刑名案件则由他二人负责。这俩孩子很有天赋,但到底年轻,还请晏大人在包某离开的这段时间多多照顾他们。”
晏殊随之打量赵寒烟和白玉堂,便觉得眼前一亮。这两位少年能耐如何暂且不说,样貌倒是一个赛过一个,气度斐然,他非常喜欢。
晏殊直赞包拯会选人了,竟晓得看脸了。
包拯知道晏殊是在玩笑他,无奈摇头,也半开玩笑地回一句:“在这点上包某可远不如晏大人。”
晏殊本人就是无可争议的才貌双绝,十几岁就中了进士,也算是百年难遇的神童。而今朝中人都盛传他更偏爱提拔一些才貌兼备之人,包拯今日便拿此开了个玩笑。
晏殊倒不客气,拱手礼貌谢过包拯的赞美。
“你呀……”包拯一愣,随后和晏殊一同笑起来。
时辰不好耽搁,包拯便和晏殊作别。公孙策、展昭等也和赵寒烟等人作了别。
不消片刻的功夫,他们一队人马就消失在天边,再看不见踪影。
晏殊没立刻走,挺感兴趣地分别问了赵寒烟和白玉堂的出身情况。
赵寒烟就说了自己平常对外讲的身份。白玉堂则简单的说自己就是个武生。
晏殊听完又打量他二人一眼,意味不明地笑道:“还好我年轻啊,眼睛好用。”
这一声感慨让多数人都没听懂,但是赵寒烟和白玉堂都明白,晏殊早看出他俩人身份不一般,感叹他俩对他说的话太敷衍。
白玉堂是真敷衍,不过此刻觉得晏殊是个聪明人,有点印象好了。
赵寒烟倒是不想敷衍,可她是没办法随便道出自己真实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