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吁城,又叫同古或者洞吾。
在明朝初期,现任东吁国王的他隆的祖先,接受明朝的册封,当上了东吁宣慰司的宣慰使。
不过当初的东吁宣慰司人口很少,不过数万而已,占据的土地也只有东吁一地,势力很弱小。
大明朝在掸族人的阿瓦(后世之曼德勒)和孟族人的勃固(也译作白古)之间,册封一个相对弱小的缅族人的东吁宣慰司,其实目的也不纯粹,就是要让缅甸乱下去。
不过,东吁宣慰司自从设立之后,连着几任宣慰使都很有手腕,要么依附于南部的勃固,要么就是依附于北方的阿瓦,始终拉一方打一方。
最后居然消灭了远比东吁宣慰司强大的勃固王国和阿瓦王朝,居然借助外来势力统一了缅甸。
不过,消灭了阿瓦王朝,统一了缅甸的东吁王,并没有得到大明朝的承认和册封。
所以,他们现在缅甸国王的王位是自封的。
在国家强大的时候,这么做,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当国家不再强大的时候,没有大明朝廷的官方册封,那么就意味着他们的这个王朝不受大明宗藩体系的保护。
在这个时代,类似这样的小国,一旦失去了大明朝明确承诺的保护,那么就如同在后世,政府明确宣布一个人不受法律保护一样危险。
自古以来,这就是小国或者弱者的必然命运。
就像如今这样,虽然在紫禁城乾清宫的东暖阁之中,人们谈论的是涉及缅甸东吁王朝领土的问题,但是却没有一方去考虑那个东吁王的态度。
不过崇祯皇帝说了这些话,也算是显示出了自己的足够诚意。
至于什么八百大甸地区,也就是后世的老挝大部分地区,以及话语中提及的暹罗等等,都是空头支票。
不过即便如此,也等于说是给了现在的东吁王一个台阶下,让他即便是接受了大明朝的要求之后,也可以向其小朝廷中的臣子们有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