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封受。
所谓受,便是心中所产生的喜好厌恶,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依照《九死邪功》中的法理,这些喜好厌恶也要一并封去。
接下来同样要封的还有想、行二阴。
想便是人心对外界一切的感觉,而行便是因由外界变化所产生的一切主观意图应对并改善的念头。
皇帝直接将心神沉入丹田中那七颗吞吐着真气的晶莹“道种”之侧,沉浸在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之中。
《九死邪功》中的正常练法,应当分别以银针刺穿周身几个特别的穴道,肉身所受的刺激,反作用于脑宫之内,如此借封穴之法封闭五阴进入假死境界。
依李旭看来,这应当属创出《九死邪功》得那位武林前辈之奇思妙想,的确来的巧妙,因为人的意识,本来就受身体活动的控制,牢牢建筑在神经系统之上。利用银针封穴,闭合五阴,看似凶险,但的确也算是一条捷径。
只是到了皇帝现如今这个见证了虚实相合,凝结舍利道种的境界,再修炼《九死邪功》实在是有些以高就下,完全可以用堂皇之正道来窥破其堂奥,而不必借重与银针封穴之功。
现在五阴之中,李旭已经封闭其四,只剩下一点识阴尚在,这一点识便是“我”,若将其封闭,李旭便真正陷入到了寂灭之境,便算《九死邪功》终究有所成就。
李旭现在的意识早就和丹田中的七颗道种彼此交互,只要略微心动,便可将心志散于道种之间,只待进入下一步的“寂灭”之态。
却忽然间,一个熟悉的声音在皇帝心头响起。
“阿弥陀佛,想不到又和陛下心意相连,所谓缘法之妙,莫过于此了。”
这声音如此熟悉,险些将李旭从五阴闭合的玄妙境界唤醒。
百丈怀海,这贼和尚怎么阴魂不散。
李旭心头一凛,却听得那和尚在耳边念叨。
“和尚虽然不是好和尚,却也未曾做贼,蒋侯庙一别,陛下可无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