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与南宋同行> 第六十九章 大宋不讲血统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 大宋不讲血统论(5 / 5)

那个高官本来也是无奈的。

大宋时代的科举制作为古代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一直是古代社会优秀人才的聚集地,在科举考试的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书生们,个个都非凡夫俗子,哪怕他是凤凰男出身,如此优质的男人当然引得各家长辈使出浑身解数为女儿钓一个金龟婿了。

大宋时代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

就拿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

当时评价一个家族兴盛与否,有无美好的未来,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其有几人登科或几个女子嫁给士子。

这样,金榜题名的士人自然就成了豪富之家择婿的首选,屡屡上演“榜下捉婿”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进士女婿市场也是供小于求,咋办?抢吧。

当然,还可以用钱钞来引诱,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强势的卖方市场,进士们纷纷“娶妻论财”。

不管怎么说了,到了大宋时代,门第观念已经淡薄,婚配更注重个人才能和钱财,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则与大宋时代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这种婚姻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的进步,总比血统论好吧?

当一个时代的血统论甚嚣尘上时,你要明白,退步了……

但是法可的选择只能让自己过上清贫的生活。

好在临安城内鱼虾极为便宜,三十文钱可以买到一大篓子。

他也只能写诗安慰自己的妻子,写诗道:只把鱼虾充二膳,肚皮尤作小池塘。

好在比他小两岁的妻子也不是大家出身,也可以吃些苦,但是按岁数算也就是高中学生的水平,偶尔也可能抱怨些……

但是他这一天出去回来后可高兴坏了,整个人都是得意洋洋的。

他的小妻子见他手中拿回的年货,顿时高兴地说:“我的大官人,莫非你扑买赢了?或许也该我家走运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