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与南宋同行> 第四十九章 我们去临安府 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我们去临安府 三(5 / 6)

但是,它们因有“商旅聚会”,官府遂差官“拘收税钱”。

在绍兴三年(1133),岩寺的商税岁入已经达到6300余贯,新馆的商税岁入2100余贯。

当地的地方官员因这两地经济收益好,遂向朝廷申请将两地升为镇。

而岩寺、新馆这两个地方在设镇以前,显然就是低于镇的村落级别的地区了。

这种表现,可以说是“城市化”的萌芽现象,如果没有元蒙离奇般崛起,然后打断了他们的发展,哪怕只要过上一二百年,在南宋境内,不算沿海、沿江地区,就算在内陆上也怕会自然形成几个巨大的城市群……但是他们有这个机会嘛?

穿过余杭县以后,就快要到临安城了,他们发现自己路过的乡镇都开始具有卫星城的模样了,这又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了此时是农村乡镇化的高峰了。

四轮/大驴车开始放慢速度了,车外的人声也越来越多了。

车厢里的人不停地掀开竹帘子向外观看,这还是离临安城远一些的地方呢,明显比临安县城热闹了。

王德发说:“这就好比是深圳的布吉镇了……”

大家认可。

他们在一家饭店吃了饭,饮了两角酒;他们的驴子们也和几匹骆驼一起吃了饭,饮了清水。

令人新奇的是,他们竟然能遇到了骆驼,也没有遇到马,当然更多的还是驴了。

――――――――――――――――――――――――――――――――

宋室南迁的时候,于公元1138年定行在于杭州,改称临安。

真正的大宋人,没有人叫这里为国都的,他们认为大宋的国都还是在东京,这里只是行在。

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了礼制坛庙,他们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这里分为内城和外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