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举手。
“男爵,请说。”
“总督阁下。”兴平伯爵夫人邢氏的弟弟站起,环视会场一圈,缓缓道,“诸位先生,我们中有许多人来自中原。十几年前,饿殍千里,流民百万的景象我想在座许多人永远不会忘记。所以我们到了南洋拼命开垦,拼命种水稻,就是为了再也不会挨饿。”
礼堂中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很多人脸上浮现出心有戚戚的表情。
李君常很感慨,“男爵说的是,后江有今天,全靠大家一起打拼。”
邢正则:“去年我们解决了吃饭问题,河渠海堤也在兴建,如果不出大灾,今年开始我们的粮食将会快速增长,没错吧,总督先生?”
“是,有更多的大陆移民,产量还会增加。”
“那请问总督先生怎么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去年的粮价已降到3钱银1石,今年看着会更低。”
李君常微笑点头,暗自腹诽道,“伤的也不会是农民,只是你们这些大农场主。”
旁边有人接话道,“我们可以种桑养蚕,种甘蔗,种水果,种麻。”
邢正则冷哼一声,“桑蚕丝大家都在做,我们还有很多地,种甘蔗你种得完吗?”
李君常:“我听明白了,邢爵是担心后江府未来产业发展走向。”
“正是,总督先生。”
“我今天叫大家来,就是要说明这个问题,新的发财之路。”
后江大佬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大家看我身后,你们都认识,这是棉花。我们的博物学专家把本地已有的棉花分为两类,草棉和树棉(亚洲棉),元首从美洲回来时,随船带有巴西棉(美洲陆地棉)、新西班牙棉和秘鲁棉(海岛棉)。此后,我们每年都会从荷兰人手里进口一些野生巴西棉种和非洲棉。进口棉花与树棉在种植中自然杂交,出现一些有趣的新品种。大家看我后面,这几种更像是巴西棉的棉种新近在后江和真腊出现,适合本地种植。”
农场主们聚精会神听李君常讲。
“布与米是必需品,印度棉布是硬通货,荷兰人的印度棉布生意是暴利,我们一直很难插手。现在有了真腊棉,各位可以憧憬一下未来的利润。”
会场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