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河洛郡在整个大周朝政治体系里的边缘地位,淮水平原却在整个大周朝内都有着极为响亮的名声。
因为这里所出产的牛羊肉,一向以肥美而闻名,这里的水草所喂养出来的牛羊,几乎行销周朝全境。
也正因为如此,在淮水平原上生活的人群,无论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还是农耕为主的村落集镇,相比于周朝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要更加富足一些。
淮水平原也被称之为周天子皇冠之上的明珠。
然而……这颗明珠从来都不曾真正的纯净,甚至可以说,这颗明珠早已经被鲜血所染红!
利欲迷人眼,淮水平原的辽阔肥沃,地广人稀,给了马匪足够的生存土壤和空间。
在过往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淮水平原上死于马匪刀下的百姓,至少也要以千万计数。
王朝并非没有想过去剿灭这些马匪,只是一来马匪们来去如风,劫掠为生的情况下,基本上没有固定的住所,这种情况给王朝的剿灭过程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二来则是这些马匪就像是淮水平原上的那些野草,杀之不尽、灭之不绝……
在以往的历史中,王朝曾经纠集过重兵,完全不惜耗费国财军力,调动了足足数十万军队,彻彻底底的将整个淮水平原扫荡了数个来回,将游荡于其中的马匪杀了个干干净净,几乎让整个淮水平原血流漂杵。
在其后的几年里,淮水平原果然一派的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仅仅几年的时间过后,原本被杀的一干二净的马匪便再次滋生了出来。
于是乎,大周朝终于明白,马匪这种东西,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杀光,滋生马匪的真正土壤不是淮水平原,而是整个大周朝的制度。
但问题是,制度能改吗?显然不可能。
既然如此,对于马匪的策略就只能改变,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周朝虽然不会对淮水平原上的马匪放任自流,但却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纠集重兵的前来围剿。
同样,为了避免彻底的激怒周朝,马匪们也渐渐的形成了一些不可言明的潜规则,双方不断的摩擦妥协,最终便形成了现在的畸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