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沈溪在巡抚衙门正堂,等到半夜也没见到朱晖的人,倒是那英俊侍卫多次来劝他回去休息。
“我大明边关已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我有心思去睡?”沈溪厉声喝问。
这一声大喝,把那侍卫给震慑住了。
沈溪坐在正堂等了一晚,到黎明时,沈溪直接往巡抚衙门外闯,有侍卫马上出面阻拦,沈溪喝道:“吾乃陛下亲命钦差,谁阻拦,格杀勿论!”
本来这“钦差”只是个幌子,但沈溪这话说出来,却没一个人质疑。不是钦差,能千里迢迢运炮来边关?不是钦差,能取得一场十几年来都未曾见过的大捷?不是钦差,连国公爷也要口称“大人”?
再加上对于当兵的来说,都有种对英雄的佩服心态,沈溪虽然年少,但昨日一战已给他奠定了很高的声望,有侍卫和士兵甚至在私下猜测,这位不是朝廷派来辅佐保国公镇守延绥镇的吧?
在大明,文臣领兵和太监监军,基本是惯例。
朱晖在将士眼中是个有爵位的武将,算不上是带兵的最佳人选,反倒是马文升、刘大夏这样的文臣,一看就是朝廷派来的领兵大臣。
刘大夏率军出征后,又来了个沈溪,沈溪在年岁和资历上自然没法跟刘大夏相比,但不管怎么说刘大夏也没取得像沈溪这样的大捷。从实战角度出发,刚刚打了胜仗的沈溪,其实更适合当边关的统帅。
当然这些只是中下层将士聚在一起时的议论,他们不敢把这种事拿到明面上来说。
沈溪出了巡抚衙门,一摆手,吩咐给他准备好马车。
那英俊侍卫问道:“沈大人这是往何处去?”
沈溪冷声道:“保国公在何处,我要见他。”
“公爷……在城北的总兵府。”侍卫想了想,还是将朱晖的下落如实告知。
沈溪要出发,那英俊侍卫亲自过来赶车……要知道把沈溪从巡抚衙门放出来,他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沈溪此番是去向朱晖问明情况,而这英俊侍卫则是前往告罪,二人正好“同行”。
“这位兄台当兵几年了?”到底是难兄难弟,沈溪不由问了那侍卫一句,自然而然地接上昨天的话题。
英俊侍卫轻轻一叹,道:“小人十二岁当兵,到如今已有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