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人的抵抗队伍集结到高处准备发动冲击,却发现面前敌人数量迅速扩大,后续还有大批骑兵靠近。
这些人受到惊吓,立即选择撤退,因为草原上无遮无掩,以寡敌众的战事很难打赢,而各部族人武勇差别不大,基本都是用弓弩对敌,遵循的原则就是尽可能不互相灭族,通过以大欺小的方式,将势弱的一方收编。
王陵之亲率人马杀上山头,却发现本来严阵以待的部族骑兵已撤退,非常失望。
本来按照沈溪所言,这回发现的鞑靼骑兵数量不少,有可能是达延部主力,等从山头往下一看,偌大的山谷部位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蒙古包,却没有大批鞑靼骑兵活动的踪迹。
随即后方人马也杀到,加上王陵之所部,大约有四千骑兵,他们很快分散出击,从三个方向将下面的蒙古包围困起来。
“回去跟大人说,这不是鞑子主力,只是个小部落。”王陵之对身边的传令兵吩咐道。
因为沈溪有言在先,遇到鞑靼部族,除非对方先动手,否则只能先查看一下情况,毕竟明军有人数上的优势,且兵器也领先对手,沈溪准备以怀柔政策吸纳草原部族力量,所以对中小部族无法做到大开杀戒。
王陵之等人不确定下面的部落到底有多少人口,大概只知道能出动的兵丁不到一千,在己方四倍于敌的情况下,等后续人马到来是必须的,经过榆溪河一战,他变得沉稳和内敛了,盲目冲动的性子改了许多。
很快,沈溪军令传来:“不得轻举妄动,一切等中军到来后再做定夺。”
因为沈溪统领的中军距离先锋尚有十里左右距离,使得王陵之不敢做大动作,因为一旦事情有变,跟山谷里的部族打起来,回头他肯定会被沈溪责罚。
王陵之下令各部人马准备好防守阵型,防止小部族发难,同时更要谨防这些人突围。
……
……
日落时分,沈溪带领的中军抵达山头。
此时下面部落营地内已经开始组织防御,周围架上很多栅栏,又设置拒马,部族中的牛羊倒是没办法赶回来,因为牧民在周围几十里范围内放牧,一时间无法做到完全聚拢。
胡嵩跃和王陵之前去见沈溪,而沈溪则在山上用望远镜查看敌方情况。
胡嵩跃道:“大人,查过了,下面的鞑子最多也就几百青壮,如果他们敢轻举妄动的话,咱对着他们的营地放上几排枪,他们就完蛋了!”
这次追击沈溪放弃了很多东西,火炮基本被他留在了榆溪河营地,使得手头攻坚器械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