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连续击败了契丹人之后,李中易就以招募辅兵为由头,从十余万被俘的汉人之中,挑选了五千余精壮的汉子,补充进了新兵营。
限于朝廷的猜忌,李中易的建军原则,一向是贵精不贵多。不过,李中易迟早要回到开封,这个大周最大也是最危险的权力场。
且不说黄袍加身那么远的事情,至少,李中易目前希望他能够掌握住,大周帝国的军政实权。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不管李中易将来想刷新政治,改革兵制,还是保全家小的性命,没有枪杆子撑腰的权位,全是他娘的扯淡。
既然新军初成,以李家军目前的实力,只要兵满一万,就敢和草原上的任何部落军叫板。
想当初,霍去病带着杀进匈奴腹地的汉军,大多数时候,其实也就一、两万精锐而已。
羽林右卫当初组建的时候,基本上是以南方汉人勇士为基础,能弓擅射的河北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不同了,李中易的正式军职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顺手招募一批基本素质良好,又和契丹人有死仇的河北人,可谓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爷,不如大家一起去看看新军?”刘贺扬有些心痒难耐,打算跟着李中易去一探虚实。
如果,新军的素质确实过硬,刘贺扬完全不介意,私下里找李中易开个后门,抢一些好苗子回去。
一支军队的风格,和其创建者的习气,十分的接近。
李中易从寒微之处,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傲然屹立于大周朝堂之上,靠的就是拼和抢的精神。
“抢”文化,在李家军中,可谓是极为普遍。
粮草,抢;军械,抢;俘虏,抢。至于,杀敌的机会,更是被众人抢破了头!
李家军的晋升逻辑异常清晰,杀敌立功越多,提拔升迁、光宗耀祖的机会越大。
李中易用来凝聚军心,激励士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驱除契丹的民族主义大旗,一是赏功罚过的公平制度。
军法无情,而且一视同仁,连大帅门生左子光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试问旁人有几个脑袋,敢以身试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