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了望官禀报契丹骑兵加速的一瞬间,杨烈下了军令:“停止前进,全军调头迎敌!”
军鼓突然变了调,竹哨连续吹响三声,“咔咔。”几个呼吸之间,不足五千人的方阵,一齐转过身子。面朝原来的身后。
“前队不动,后队靠拢,展开十人一列。”杨烈不断的下达着列阵的指令。久经考验的羽林右卫在军鼓、军号、以及军旗的指挥下,迅速摆开了十人一列的密集军阵。
“鸣金鸣金!”萧思远一直死死的盯着南蛮子的一举一动。见南蛮子竟然眨个眼的工夫,就集结成了密集的军阵,不禁吓了一大跳。
可是,泼出去的水,哪有这么容易就收回?
杨烈这个坏家伙,一直忍耐着,直到契丹追兵的前锋,进入神臂弓的打击范围。这才下令转身。
“哼,来得快,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杨烈一边悠闲的把玩着手里的单筒望远镜,一边淡淡的下令,“前五排,五段击;后五排,原地休息。”
羽林右卫射击的命令,一向是两种乐器所控制,一是铜哨,一铜梆子。
铜梆子敲响一次。就代表一列的意思;铜哨长鸣一次,则是意味着,射击段数幅度为三段。铜哨每长鸣一次,代表多一段击的命令。
经过无数次实战之后,李中易情形的认识到,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之中,发音响亮的乐器,其实远比传领兵骑兵传达命令,迅捷准确得多!
两军交战,不仅需要将领善战,军纪严明。而且,中下级军官团的临阵指挥。也异常重要。
战争,其实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学习。
百团大战之后,华北倭军给解放区制造了空前巨大的损失,其实就是倭军总结了八路军的作战特点,制定了正确的囚笼战术的结果。
其后,八路军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采取了因地制宜的作战方针,搞出“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战”等特殊的手段,涌现出一大批尖刀部队,很是令倭军头疼。
这,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典型例子!
密级的弓弩射击,让冲在最前头准备捡漏的契丹精锐属珊军,吃足了苦头。
斜向飞舞的强弓劲弩,仿佛泼水似的,扎进契丹人的马阵之中,弓弩落处,溅起无数血花,带走无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