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躬身盯着她,微微眯起眼睛,“你享受治外法权,身为受害者之一,受了轻伤,有权利将案子在从头至尾陈述一次。”顿了顿,“我没尝试过,不知道成功几率多大。不过,你想试一试吗?”
她眼睛一亮,很快的点点头。
他朝泊车的方向偏偏头,“走?”
“走。”
——
到工部局报案一步步走章程,她才知道西方繁琐的官僚主义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萌芽了。刑事案件理事审查官手里拿着《天津条约》与《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反复核对她用英文写的案件概要,摇摇头,“抱歉,小姐。这够不上对英刑事案件。”
楚望指指自己脸上淤青,添油加醋道:“他揍了我!狠狠的!这是一位女士应该受到的对待吗?”
审查官表达了对于她的伤情的愤愤不平,但仍旧不无遗憾的说:“这仍旧是口角之争的范畴,只能算民事。”
谢择益皱眉问道,“怎么只能算民事?”
审查官军衔低过谢择益,只好指着《天津条约》第十六条好言相劝:“华英刑事案件由领事官与中国地方官会同秉公定断;如属纯粹华人案件,好由中国地方官单独办理。主要受害者为华人,仍旧不归工部局管。”
谢择益猛的一拍他面前的桌子,与他大眼瞪小眼一阵。
紧接着又笑着说:“这位女士很重要,拜托请行个方便。”
审查官看看谢择益,又看看楚望,颇有些八卦的打听:“怎么个重要法?”
楚望纳罕:“这也要问?”
审查官一本正经:“当然。这关系到案件严重程度。”
旁边坐的审查官助理是个青年小伙。他好心提醒这位榆木脑袋的审查官:“中尉好像在追求这位女士,这件事整个工部局都知道。”
审查官摸摸头,问谢择益:“真的?”
谢择益点点头,无比诚恳的:“你再考虑考虑?”